近期热点

上好“美丽中国”大课堂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寻访“无废城市”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4-08-22发布部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团委

今年6月,《上海市无废城市建设条例》颁布实施,标志上海全面启动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无废城市”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今年暑期,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组织12支师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围绕“城市无废,绿色未来”主题设计思政实践课堂及研学线路,奔赴全国15个省市开展社会实践。学生结合污染物控制及修复、节能减排技术等科研选题,进行可降解地膜推广、环保主题调研访谈、科普微课录制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科研考察:污水无害化治理道路

“监测数据显示,水质正在逐年变好,但如何继续提升水质仍然是需要持续深耕的课题。”这是在“青春赋能长三角,依泽助力生态青”实践团在同太湖流域水资源监测中心座谈会上的对话。为了探索长三角地区水污染治理典型案例,实践团先后奔赴湖州、苏州、无锡多地,实地走访7个湿地公园、3家环保科技企业、6个生态科普馆与重点实验室以及2处环保部门进行探访与调研。通过水质采样检测、问卷调研、访谈座谈等形式学习先进的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污水处理新模式,考察湿地生态修复与水质改善情况,撰写形成8000余字的调研报告,阐述长三角地区水环境及其污染治理现状,对上海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实践意义。

(实践团探访太湖流域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

科技助农:打通垃圾资源化“最后一公里”

“湿垃圾蝶变地膜”实践团带着今年“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奖项目——以餐厨垃圾为原料制备成的环保型地膜深入松江区和青浦区的蔬菜基地进行铺膜,实地考察其大田降解性能和种植示范效果,与此同时实践团队在蔬菜绿色生产技术人员中宣传可降解地膜及绿色农业的发展前景,以实际行动掀起绿色农业革命,助推生态经济双赢。“碳中和先行者”实践团走进上海松江西部水环境净化有限公司进行座谈交流,了解污水处理厂的运作流程与核心技术并提出利用改性建筑垃圾作为反硝化滤池填料以实现废水深度脱氮的创新型技术,不仅能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还能将废水脱氮效率提升至97%。学生团队将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等“变废为宝”是落实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以科技解锁低碳生活的鲜活实践。

(实践团在果园实地铺膜)

科普服务:点亮“无废城市”之光

市民意识的培养和市民参与的促进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关键,“节能先锋,共建绿色家园”实践团先后走进多个中小学与周边社区,打磨主题课程,开展“无废生活”理念进校园科普宣讲活动,覆盖400余人次,以青春力量赋能上海市“无废学校”创建。“变废为宝,固废利用”实践团带领小志愿者走进实验室,围绕固废材料资源化开展科学实验,录制科普视频,这些视频线上获得7000余次浏览量。参与者、华东政法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七年级的王宣力在录制结束时表示这次体验让她了解到原来废弃物也能“变废为宝”,以后在生活中要成为绿色生活的实践者,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进来,一起保护环境。

(小志愿者进行固废材料资源化科学实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建设美丽中国”纳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七个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近年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充分发挥环境学科专业优势及特色,围绕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两山”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主题设计实施实践育人大课堂,学院党政领导、专业教授、辅导员等全面参与社会实践带队及指导,学生在田间地头、绿水青山间开展调查研究,将知识学习、科技服务、科学研究等环节有机贯通,实现社会服务与成长成才的有机结合。未来,学院也将继续盘活实践育人资源,师生携手,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创新的精神,响应国家绿色发展号召,锚定生态人才培养定位,共同绘制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宏伟蓝图。

视频: 摄影:实践团提供 撰写:刘星、解紫茹、董晓光 信息员:李华清 编辑:高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