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解放日报整版:设计讲述城市魅力

发布时间:2024-09-27发布部门:宣传部

好的设计是一门语言,向人们讲述城市的魅力。

今天,2024世界设计之都大会(WDCC2024)在黄浦滨江启幕。大会主展区在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设有3个楼面、60个展区,近500个品牌和超3000件展品参展,总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

本次大会以“设计无界,新质生长”为主题,重点讨论“设计”这一要素如何助推产业、社会、城市和环境高质量发展系统性重塑。展前,记者们来到大会布展现场,对“设计”这一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引擎一探究竟。

  • 2024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主会场所在的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外景。

  • 时的科技的E20 eVTOL被评为“镇馆之宝”。 本报记者 海沙尔 摄

  • 东华大学展区。本报记者 孟雨涵 摄

赋能产业

“镇馆之宝”内部首次展示

“天工铰链”折叠手机屏幕

设计不仅改变了工业产品的外在,也改变了其内在的属性,让产品有了新的能力或特点,更具价值

一进入大会主展区一楼,最大、最吸引眼球的工业产品无疑是上海时的科技有限公司的E20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它被大会主办方评为“镇馆之宝”。据悉,本次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上,时的科技E20 eVTOL载人舱的内部装修将首次对公众展示。

记者看到,载人舱内部设计较为简洁,但功能不少。后排两个座椅之间设有无线充电器,并且有个小储藏空间,可以放一些饮料或者酒水。

“基本上新能源车内部有的功能,我们都有。”现场时的科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看来“打飞的”真的没有形容错。

设计能够让工业产品的内外构造具备美感,使大众觉得赏心悦目,这是设计对产业的赋能,但这还仅仅是表面。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时的科技的E20 eVTOL是全球首个采用了倾转旋翼设计的eVTOL,这种设计让飞机的螺旋桨可以变换方向,让飞机能快速进入高速巡航状态。正是依靠这一设计,E20 eVTOL的最快时速达320公里,在所有eVTOL里是佼佼者。

显然,设计不仅改变了工业产品的外在,也改变了其内在的属性,让产品有了新的能力或特点,更具价值。

这一点,在华为展台,记者也有直观的感受。除了展示手机外,华为还展示了各款手机背后的设计细节。其中,华为天工铰链系统也罕见地进行了展示。

“折叠屏手机之所以能够折叠,靠的就是铰链系统。”华为展台工作人员介绍,正向折叠和反向折叠,需要不同的设计,可以说,铰链系统的设计,也是华为折叠屏手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除了各种最新的设计赋能产业案例外,在2024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主展区,观众还可以穿越时光,在二楼的“上海工业博物馆”,感受百年来的上海设计之美。

从蝴蝶牌缝纫机,到海鸥牌照相机,再到永久牌自行车等,一众精美的老物件,再次让人直观地感受到设计对产业的赋能。

塑造城市

生活物件留存人文脉络

AI大模型演绎头脑风暴

通过设计,社区唤醒集体记忆,城市重现人文脉络,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处,无处不在的设计,也让城市处处流淌温情

上海正在推动城市更新的高质量发展,而设计已经成为城市更新命题中重要的解题思路。通过设计,社区唤醒集体记忆,城市重现人文脉络,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处。无处不在的设计,也让城市处处流淌温情。

在上海大学展区可以看到,一个设计精巧的“生活博物馆”成为社区的“黏合剂”。这是由东明路街道、三林苑居民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海大学国际公共艺术研究院联合开展的社区创新公共艺术实践活动。“生活博物馆”由社区居民共建而成,以居民的生活、历史记忆为基础,邀请居民拿出一件具有历史人文记忆的生活物件,用口述历史的方式,讲述关于社区、关于上海的故事。展品分布在社区的多个公共空间内,包括文化广场景墙、沪语剧场、儿童活动广场以及社区服务中心等。漫步其间,居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彼此,找到共鸣。每个展品下方还设置有二维码,通过扫码可以阅读物件背后的故事。一个个看似平凡的生活物件,通过设计成为丈量时光最细的刻度,串联起一个社区的岁月记忆。

对人文历史的尊重与传承,也是一座城市应有的风度。华建展区展出多个综合区域整体焕新项目,历史风貌保护成为设计中的关键词。例如黄浦区外滩“第二立面”区域更新,区域总面积68公顷。更新前该区域的功能定位为办公、商业、酒店、居住等,更新后,文化被列入了主要功能。

如何在庞大复杂的综合项目中清晰留存人文脉络?答案是设计。以南京东路179号街坊成片保护改建工程(外滩·中央)为例,针对外立面风貌芜杂、功能定位缺失、内部空间局促等问题,华建设计团队通过历史建筑顶部后期加建拆除恢复原始肌理,叠加顶部轻盈透明的十字玻璃穹顶形成半室外公共空间,建筑内部换胆结构加固等关键技术,营造出立体丰富的商业休闲共享环境,恢复并提升建筑遗产综合价值,拓展历史街区开放共享属性。

建筑与自然环境共同构成城市风光,也当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节能减碳的设计思路,“能耗大户”公共建筑也能成为绿色标杆。例如正在进行的东方枢纽上海东站项目,总用地面积约0.37平方公里,建筑面积74.36万平方米,属于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华东院的设计团队结合了上海的地域特征与四季风向,调整了开窗的点位、角度、开启方式;在建筑整体上,则是综合考虑功能需求、日照情况和热量散发的途径来规划封闭的区域和开放的空间。经过巧妙改动,顺应自然条件,上海东站成为我国首个获得权威部门认定的超低能耗交通枢纽建筑,也是目前单体规模最大的超低能耗建筑。

设计师为城市“加温”的过程中,也引入了新的得力助手——AI大模型。据悉,在上海东站的设计过程中,不少灵感就是借由AI成为初步的设计。在早期生成概念的阶段,设计师的灵感可能是一段文字,也可能是镜头记录的某个瞬间,AI可以帮助设计师进行演绎,看看能够做出来什么。

这套AI辅助建筑创意平台在今年世界设计之都大会首次亮相,记者在现场看到,只要一段文本描述、一个场景设定,再加一张代表灵感的照片,甚至照片无须与建筑有关,这位“AI助手”就可以把设计师的“头脑风暴”直接生成设计图。据介绍,华建集团于2022年开始使用AI辅助建筑创意平台,目前已实现每年约几十万的生图量。

改变生活

更隐蔽的助听器

更易用的扫描仪

最好的设计往往最符合人的使用习惯,“最好的科技就是让你感受不到科技的存在”

一个微小的设计可能会改变一个群体的生活。在本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上,不少医疗健康企业带来的设计,让人们看到了设计对医疗普及的重要性。

在联影展区,有一排看起来不太一样的“耳机”。这是联影微电子助听器的深耳定制系列。中国听力减退人口超过2亿。然而,听力保护、佩戴助听器的意识远未普及。联影展台工作人员介绍,中国助听器渗透率只有5%至10%,对比之下,欧美发达国家助听器渗透率则达到40%。

“我们设计师在调研中了解到,大部分人不想被人发现佩戴助听器。如何做到小巧隐蔽以满足用户情感化的需求是我们设计的重点,比如通过圆润流畅的外形设计来更贴合耳部轮廓,选择更加低调内敛的配色等。”联影微电子助听器业务资深临床应用专家屠文河说,“我们的深耳定制系列,已经做到了业界最小体积。”

在医疗健康的其他领域,也有一些名字声名远扬——微创、GE、卡尔蔡司……这些品牌大多凭借技术壁垒推出系列拳头产品,不过在技术之外,有一个容易被忽视但同样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设计。在过去二十年间,木马设计为消费电子、照明、医疗等领域超过两千家企业提供设计服务。

以德国卡尔蔡司一款光学扫描仪为例,木马设计为德国卡尔蔡司设计的新一代光学扫描仪,通过精确解读产品语义、洞察消费者潜在需求,打造了一款更适合亚洲市场的本土化医疗产品。

设计师充分考虑产品的易用性要素,采用了用户更易掌控的操纵杆模式,实现直觉操作和快速对准,方便用户更快上手,缩短了使用者的学习周期。通过将集成式按钮区域设置在操纵杆顶部,让用户可以快速便捷地单手操作,实现病人定位和图像采集。遵循着简单易用的基本准则,从贴合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出发,对仪器的人机界面进行了深度的优化设计。在实用性方面,则在保证从光学镜头到显示器无缝过渡的技术要求前提下,简化了旋转臂的设计。

“看不到”的助听器、更易操作的扫描仪,最好的设计往往最符合人的使用习惯。以前在科技圈有句话,“最好的科技就是让你感受不到科技的存在”,这句话放在设计上也许同样适用。

引领时尚

“设计地图”展示城市风采

“深蓝星球”减少塑料污染

除了在设计中加入更多技术力量,不少品牌将绿色可持续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动力

设计展会少不了时尚品牌的参与。本次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众多时尚平台携品牌纷纷亮相,展示了时尚设计力量。

站在得物App展台的显示屏前,就能“沉浸式”地观赏数据库中陈列的各种品牌、款式的球鞋,这是得物App带来的3D球鞋模型。本次大会上,得物App还带来了自主研发的AR试妆、试鞋、手表配饰试戴等系列体验。“这些沉浸式功能都能帮助用户获得更好的消费体验。”得物App相关负责人介绍。

转个弯就能看到小红书布设的艺术展。现场展出了20余件新锐设计师作品,这些作品来自前不久刚刚结束的“小红书设计周”,是1400多件参赛作品中的佼佼者。此外,小红书还展出了涵盖艺术场馆、海派建筑、设计街区等300多个设计相关点位的“设计地图”,“希望能吸引海内外的游客来到上海,共同领略设计之都的风采”。

记者在探访中发现,除了在设计中加入更多技术力量,不少品牌也开始关注环保,将绿色可持续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动力。

作为国民文具品牌,晨光连续3年参与世界设计之都大会。本次晨光展出的“深蓝星球”系列新品不仅采用了环保材料,更在笔身设计上独具匠心,展现了海洋生态和濒危动物。据工作人员介绍,PLA可降解中性笔由玉米等生物质转化的聚乳酸制作,再生料中性笔则对废弃液晶电视和显示器回收加工,能够有效减少塑料污染,为保护濒危动物贡献力量。

怎样让“穿衣服”这件小事变得更环保?在展馆三楼的婚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这件婚纱是东华大学上海时尚创意学院师生的作品,原料就是回收的酒店布草。这种饱含“可持续”理念的回收循环在展位上并不是少数。“纸张、服装和废旧餐盒,都可以成为服装的原材料”,展位负责人介绍。

据悉,东华大学成功打通了从废旧餐盒到再生丙纶纤维的技术工艺路线,这在国际上属首次。

另外,在主展区三层的上海设计周展区,不少可持续理念的时尚服饰、时尚家居品牌集中亮相。在这里,废旧塑料瓶能被3D打印重塑成为时尚家居,海洋渔网可以被循环制作为装饰品,一件高级成衣可能只需要一刀简单裁剪,碎布料也能回收利用。(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吴丹璐/王力/叶宇/刘惠宇/牛益彤 日期:2024-09-27)

视频: 摄影: 撰写: 信息员:王宇 编辑: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