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满当当的证书、科创训练、拔尖创新班经历、四人全部保研……东华大学上海松江校区18号楼“藏”着一个神仙寝室!一起来看看,她们共同奋进的点滴!
这个寝室里住着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的四位本科生,曾连续两年荣获“学习型寝室”称号,诸多荣誉背后是她们日复一日的自律与拼搏。无论是清晨的图书馆,还是深夜的挑灯夜读,她们始终相互督促、共同进步。她们是室友,更是战友。
高数工整如印刷,专业课笔记堪比教科书……保研的背后,是每一天的厚积薄发。
赵卿怡,材料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2021级本科生,材料智能制造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成员,保研至东华大学。张逸婷,材料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2021级本科生,材料智能制造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成员,保研至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张也,材料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2021级本科生,民用航空复合材料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成员,保研至华南理工大学。张文希,材料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2021级本科生,民用航空复合材料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成员,保研至复旦大学。
在学术、竞赛、志愿活动甚至体育领域,寝室的四位女生都展现出较为全面的实力。她们累计获得国际级、国家级、省市级、校级、院级荣誉和奖项50余项,涵盖数学建模竞赛、材料创新大赛、英语演讲比赛、志愿服务表彰等多个领域。每一张奖状背后,都是无数个日夜的钻研与付出,她们用实际证明了“全能寝室”的称号绝非虚名。
一份聘书,一份担当。除了学业上的卓越表现,她们也积极承担学生工作。张逸婷曾担任班级心理委员,细心关注同学们的情绪健康;张也至今担任班长,是班级事务的“主心骨”;张文希曾作为学习委员,带动全班形成良好的学风;赵卿怡则曾担任团支书,组织策划多次团日活动。此外,她们的身影还活跃在团委、学生会、志愿者管理中心、西乐团等,用丰富的校园实践闪耀大学生活。
在繁忙的学业和学生工作之余,寝室四人也共同享受大学生活的美好。她们一起春游踏青,在樱花树下留下欢声笑语;一起参加志愿活动,用热情传递爱心;一起庆祝生日,分享蛋糕与心愿;一起观看演出,感受艺术的魅力;一起运动健身,在汗水中释放压力。她们的友情不仅来自对共同的目标追寻,更来源于在每一天相互陪伴与支持,彼此成为青春里最珍贵的礼物。
值得一提的是,四位同学成长背后也是学校和学院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效的生动体现。比如学院实施的“六个100%育人体系”“博导班主任‘1+1+1’计划”等,具体包括本科生100%进课题组进行科创训练以及进入校外实习实践基地进行工程训练等。每个班级都配备1名博士生导师、1名青年教师、1名管理骨干教师,从顶尖实验到室工厂一线,博导班主任在实践中引导本科生找到真问题、推动“真解决”。
对于学弟学妹们,她们想说:大学是探索与成长的黄金时代,愿大家珍惜时光,勇敢尝试,在学业中深耕,在挑战中磨砺,在团队中协作。或许前路并非一帆风顺,但请相信,每一份努力都会在未来开花结果。(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孟歆迪 颜维琦 时间:2025-04-19)
视频: 摄影: 撰写: 信息员:王宇 编辑: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