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行,我校非遗数智创新成果亮相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与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联合打造的“当AI遇见非遗”主题展区。首届“当AI遇见非遗”学生主题活动研学营27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启动,主题展区既是本次研学营的重要实践场景,也是学生主题活动优秀成果的集中亮相。皮影、盘扣、剪纸、金山农民画……每件作品都闪耀着青春创意与文化传承的光芒。
(“当AI遇见非遗”主题展区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本次活动专设创新展示与互动体验专区,我校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文化遗产创新中心团队的“AI旗袍”互动体验展区现场反响热烈。团队负责人刘慧教授表示,科技与传统的融合为非遗传承开辟了新路径,团队致力于以数智手段激活文化遗产的当代生命力,让千年技艺在智能时代绽放新光彩。在展区观众可在近千组数据中选择旗袍设计中极具辨识度的元素:领、襟、袖、盘扣和纹样等,利用AI技术为妈妈设计一件独一无二的旗袍,设计完扫码即可生成妈妈身着旗袍走秀的视频。这一创新实践不仅让非遗技艺可感可触,更通过情感化设计搭建起代际文化传递的桥梁,使传统服饰文化在数智交互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博士研究生沈之韵是东华大学文化遗产创新中心团队成员,她负责为“当AI 遇见非遗——AI旗袍”项目互动系统构建学术基础,梳理旗袍的襟、袖、领、盘扣等元素的历史流变与文化寓意。当看着观众利用AI 手段将这些“学术知识”为母亲设计出独一无二的旗袍,生成走秀视频时,沈之韵心中的那份惊喜与感动无以言表。她说,“让AI遇见非遗”是一次极具时代前沿意义的创新活动,我们用学术守护传统之“根”,用智能技术赋予其飞翔之“翼”,希望未来与更多伙伴同行,让千年技艺在科技腾飞的时空,完成最动人的创新传承。
(东华大学“AI旗袍”展区活动现场)
从全国遴选出的众多优秀展示成果中,我校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魏璇的作品《琉光智造》脱颖而出,以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创意设计,吸引观众纷纷驻足,激发起情感共鸣。“得知我的作品将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遇见非遗’展区向大众传播,我感到非常荣幸。这份荣誉的重量不仅是对作品本身,更是对非遗琉璃文化的发扬,以及对琉璃制作独特技艺的传承。非遗琉璃‘脆弱性’的特性碰撞AI技术的‘永恒性’,因此产生了非遗传承形式的更多可能,让人们通过视频等形式关注非遗的本质与内涵,实现非遗从‘看得见’到‘活起来’的传承。”魏璇告诉记者。
(《琉光智造》作品)
作为首届“当AI遇见非遗”学生主题活动的协办单位之一,东华大学始终发挥高校智库引领作用,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传统非遗保护与创新,推动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搭建智能化非遗传承平台,探索AI技术在文化挖掘、技艺传承、创意设计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为非遗活态传承注入科技动能。通过培育兼具数字素养与文化底蕴的复合型人才,助力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与文化多样性保护贡献东华智慧。
视频: 摄影: 撰写:沈之韵 信息员:李盈颉 编辑:李盈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