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接力13载纺织工坊智力援疆,上好“中华民族共同体”大课堂

发布时间:2025-08-19发布部门:团委、纺织学院

暑假期间,东华大学第十三期“一带一路”全国大学生纺织援疆团奔赴新疆六地州,开展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本期援疆团围绕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聚焦新疆“十大产业集群”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痛点,先后走访17家企业,开展10余场纺织工坊,为500余名纺织类企业员工提供技术培训,并设立2个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探索“科技赋能+文化润疆+红色铸魂”三位一体的社会实践模式,为新疆纺织产业发展注入青春动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积极贡献。

 (第十三期援疆团于新疆大学校史馆举办出征仪式)

富民兴疆:纺织工坊对话新疆纺织行业发展痛点

多年来,援疆团积极贯彻对口支援新疆战略部署,在“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邱夷平教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纺织一流学科专业特色优势,积极引进行业先进技术,为新疆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发展贡献力量。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援疆团建设,2021年7月,校党委书记刘承功带队赴阿拉尔市出席援疆团十周年庆祝活动;2025年7月,赴库尔勒市亲切看望慰问第十三期援疆团师生代表并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现场)

为助力新疆纺织行业实现高端化攀升、智能化跨越以及绿色化发展,援疆团接力13年持续开展纺织工坊。援疆团师生深入纺织企业一线,调研了医疗卫材、纺织原料、印染、成衣制造的纺织产业链痛点,扎实开展纺织产业链“深度体检”。在库尔勒会同泰印染科技有限公司,根据企业智能化染料调配系统,实践团积极探索印染工艺与服装设计结合方案,为纺织艺术跨界应用打开新思路;在新疆致博服饰科技有限公司,实践团师生深入罗布麻生物脱胶关键技术和智能化生产线学习了解到罗布麻的生态价值与产业化应用;在新疆德利家纺印染科技有限公司,实践团积极探索家纺面料密实度提升工艺,为功能性家纺研发提供技术参考……通过一场场纺织工坊,援疆团师生对话企业发展需求、行业发展痛点,形成社会实践问题清单。

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援疆团师生就水资源约束下新疆伊宁县纺织业无水印染技术应用与产业链协同研究、突破薰衣草功能成分高效提取与纺织应用关键技术,构建新疆伊犁地区薰衣草高附加值纺织品全产业链创新体系、纺织产业智能化升级路径研究——基于设备改造、自动化优化与人才引进的协同创新、水刺无纺布辊筒轻量化技术攻关——高强弹性复合材料研发与智能梳理工艺优化等4项“卡脖子”技术难题进行深入研讨,帮助企业厘清存在问题,探索技术突破与项目合作。

 (援疆团成员在企业调研)

针对社会实践问题清单,援疆团师生基于调研访谈数据,精准对接纺织企业在生产流程中的实际需求,推出12门创新工坊课程。涵盖《可持续发展下的纺织科技前沿探索》《纤维材料的发展与技术突破》《“彩”华横溢——新型环保色纺技术》《纺纱工艺改良:效率、品质与可持续性突破》等主题,面向企业员工传递纺织前沿知识、赋能员工成长,助力纺织企业人才发展。

(援疆团成员在企业授课)

文化润疆:“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促进非遗新生

2025年援疆团获批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立项。为积极探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及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长效机制建设,学校依托援疆团在伊宁县科学技术局设立普通话推广社会实践基地。副校长陈革出席揭牌仪式。未来,援疆团将积极发挥纺织服饰文化与学科特色优势,助力构建“语言+文化+技术”推广模式,通过纺织工坊探索“商务普通话+纺织技能”培训课程,探索“教师+研究生助教”数字化教学范式,将“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落地生根。

 (揭牌仪式现场)

在南通市对口支援新疆伊宁县工作组统筹协调组及伊宁县团委支持下,援疆团伊宁分队打造了“科普推普双轨并行、红色语言交融共振”为主题的推普志愿服务。实践团成员走进阳光社区,开展“神奇纤维世界探秘”展示交流,通过“玄武岩纤维神奇探秘”“智能交互与可穿戴纺织解码”“手工扎染大挑战”“草木敲拓染技艺体验”等系列特色课程为边疆儿童开启普通话学习与纺织科学探索之旅。“当维吾尔族小朋友用流利普通话描述扎染技巧,当哈萨克族少年兴奋讨论科技应用时,我们看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最美图景。”援疆团团长宋一菡回顾说。

(援疆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长期建疆:兵团精神点燃新时代卫国戍边的青春星火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回信,勉励新时代青年“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援疆团师生对重要回信精神进行专题学习并走进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开展新时代卫国戍边红色教育。

跟随讲解员,实践团师生开展了一堂行走的课堂。生锈的坎土曼与泛黄的军垦日记让队员驻足沉思;无数雕塑、图片生动再现了上世纪60年代上海知青支援新疆建设的感人故事。援疆团师生深刻认识到,兵团精神不仅是历史的丰碑,更是激励新时代青年接续奋斗的精神火炬。援疆团师生追寻军垦足迹,续写援疆篇章也是新时代青年卫国戍边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全国大学生援疆社会实践项目也将持续点燃长期建疆的青春星火。

(援疆团成员参观三五九旅军垦历史馆)

据悉,“一带一路”全国大学生纺织援疆团始于2011年,旨在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贯彻落实新时代治疆方略,扎实推进“对口支援新疆”计划,用实际行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3年来,团队足迹遍布新疆5个自治州和13个地区(市),共走访企业近500家,培训企业员工2万余人次,完成调研报告90余万字。第十三期援疆团组织开展技术培训以及纺织科普等专题纺织工坊15场,惠及企业职工及青少年500余名;带回10万字深度调研报告,他们还积极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产业调研等社会服务,得到上海市、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等多家单位和媒体报道。未来,随着东华大学新疆纺织产业研究院建设,援疆团助力新疆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社会实践也将不断拓展。校团委、纺织学院也将组织更多东华学子加入新时代援疆队伍,齐心编织民族同心结,用科技创新续写东华大学援疆事业新篇章!

视频: 摄影:实践团供图 撰写:宋一菡、唐钰传、董晓光 信息员:李华清 编辑:王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