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大学生化身银龄“记忆守护者”,医工融合孕育健康中国的青春之花

发布时间:2025-08-17发布部门:团委、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这个暑假,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聚焦老龄化社会中的阿尔兹海默症防治需求,组建“记忆守护者”实践团队,深入上海市七个街镇社区,开展“记忆解码:阿尔兹海默症科普与关怀行动”。依托学院医工交叉学科优势,将专业知识化作守护记忆的温暖力量,在建设健康中国的征程中践行青年担当。

扎根社区,在调研中精准把握需求

“记忆守护者”实践团从课堂中察觉,阿尔兹海默症防治不只是实验室里的课题,更是老龄化社会里藏在千万家庭中的实在需求。学院鼓励学生将专业应用扎进守护人民健康的现实土壤,几个关注这一现状的学生发起了这个项目——他们最初只是想“能不能把课本里的专业知识,变成社区老人听得懂的话、用得上的办法?”带着“让专业服务落地”的信念,团队逐步成形,从梳理疾病知识起步,逐步走向社区。

(团队成员开展调研)

在松江区社区学院、校团委的支持及学院专业教师悉心指导下,实践团将前期调研的鲜活素材、科普服务的实践心得系统梳理,反复打磨成《记忆解码:阿尔兹海默症探索之旅》课程。该创课获得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协创共学·上海市大学生社区创课大赛”市级精品创课。

前期,实践团在松江区、徐汇区等实地向中老年人问需问策,线上线下7632份有效问卷攒下扎实数据。基于此,团队在社会实践中把未讲透的需求转化为“独居老人盼简易筛查”“家属缺系统培训”等实地走访的具体问题。

专业赋能,在科普实践中创新服务模式

摸清需求后,团队带着医工交叉的专业巧思,把科普服务的“触角”伸得更广——足迹陆续遍布各街镇和老年大学,给社区长者送去了一连串“听得懂、玩得转”的科普活动。

(团队成员组织社区学员开展叠杯游戏)

在叶榭镇社区学校及新桥成人学校“健康加油站”活动中,队员们向居民科普病理机制,开展叠杯游戏和手指健脑操,活动室里笑声洋溢。到了洞泾镇社区学校,他们进一步拓展创课内容,开设记忆解码“情景模拟”特色课,让老人体验认知障碍者的生活。

团队始终坚持专业赋能,把专业知识藏进生活化的表达里,把认知训练融进互动游戏中。这种轻量化、趣味化的设计,让科普跳出了“坐着听”的老模式,也让更多长者愿意主动凑过来。队员郭文璐感慨:“先前总想着把专业讲透彻,现在才明白能让老人愿意学、用得上,才是真的把科普落到了地上。”

(团队成员与新桥社区学员合照)

实践团积极推动实践成果转化,队员凝练专业知识的科普三折页,同步产出《家属应急手册》、三页折纸科普页、10期微课视频及3期实践Vlog。目前,实践团已在松江七镇举办10场社区讲座,惠及700余位长者。团队还将依托松江区社区学院平台,继续深化服务,将社区反馈转化成专业课题,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继续开展深入研究。

视频: 摄影: 撰写:曾璇、董晓光 信息员:李华清 编辑:王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