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19日下午3点在松江校区兰笋厅, “人文论坛”第一场——大学校园中的人文精神开讲。人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周德红老师、学办张美芬老师、人文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李顺良老师出席论坛,人文学院分团委书记沈洁老师主持论坛。参与论坛的嘉宾有:人文学院院长张怡教授、公共管理系主任黄德良教授、以及杨小明教授。
人文论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
首先,主持人沈洁老师抛砖引玉,让三位嘉宾谈谈他们眼中的人文精神。杨小明教授指出,大学中“大师”至关重要。大楼并不能成就一流的大学,只有大师才能成就一流的大学。同时杨教授也指出,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也是十分重要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由内而外地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质,塑造自己的风格、气质。
张怡院长说,现在更要强调的是创新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科技和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的两个方向,都不可或缺。对于我们在校大学生而言,当下所要做的是对知识的追求,科技进步依赖于知识储备,人文底蕴也基于知识储备。
黄德良教授也指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人们是先学习人文学科,然后再学习科学的,而如今,人文学科的地位有所下降。他提到中国人的三种学习系统:人统、事统、以及学统。他又引用毛主席的老师的话说:“古代的老师有两种:经师和人师。经师‘传道授业解惑’;而人师教学生做人、处世。黄教授说现在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结合。他又提到今年是世界物理年,是爱因斯坦《相对论》发表100周年,他引用爱翁的一句话说:“科学解决世界是什么,人文解决世界是怎么样的。”最后他把他眼中的人文精神用八个字概括为:独立、自由、民主、人权。
三位嘉宾谈了他们眼中的大学人文精神后,主持人沈老师问道关于大学校园是人文精神的宣传重阵,还是为同学们将来角逐名利场的练兵营的问题,张怡院长首先作答:当前的大学教育应该是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结合,同时爱国主义教育是关键,民族精神、爱国精神是永远的主题。
黄教授补充道,现在更强调的是知识加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四个“学会”——学会知识、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在社会中、学会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对于主持人提出的人文学子如何引领学校人文精神的话题。杨教授谈到,人类主导世界是因为人类的智慧,而现在人类的智慧、科技还远远不够。只有人类与动物、与自然相处和谐,才能共同发展。平衡好我们“头顶上的星空”(科学)与“内心的道德”(人文)才能有更好的发展。他提倡大家从自身做起,塑造自己的风采,反映出内在的文化气息。
在接下来的嘉宾与学生互动的交流中,人文学子与三位重量级教授进行了亲切的沟通,从教授的亲身经历和体会中,我们都感觉受了一次思想与心灵上的洗礼。
人文论坛第一讲顺利落下帷幕,在这次有关人文精神的论坛中,同学们听到了来自“大师”的声音,受益匪浅。我们也期待论坛受到更多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与参与,让人文精神在智慧的光芒中闪耀!
人文学院分团委 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