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召开庆祝第41个教师节主题活动暨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会
我校教师团队入选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我校举行升旗仪式和集体观看纪念大会、阅兵式活动
学校召开2025年秋季学期校领导班子务虚会
东华-安踏自研科技面料创新峰会暨安踏膜无氟技术发布会在校举行
“入企铸剑”在工程实践中锻造新时代“工程尖兵”
我校获评全国文明校园
被动辐射制冷织物为降低热管理能耗提供了可持续路径,然而其传统制备过程中对石油衍生材料与复杂涂层工艺的...
9月29日,东华大学2026届毕业生信息发布会暨东华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第二十四次年会在松江校区召...
9月28日上午,英国诺维奇艺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本·斯托珀(Ben Stopher)、国际处处长何铭业及中国代表处首席...
9月28日,学校在松江校区举办“干部管理能力提升”专题培训,邀请学校原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云骏作...
教育部官网:东华大学探索构建工程教育新...
人民日报:2025上海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举办“...
中国青年报: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关注“生态设...
科技日报:东华大学多项科技创新成果亮相工...
中国科学报:以科技赋能设计,东华大学举...
央视新闻·:皇家艺术学院上海中心项目在沪...
解放日报:杨幂带火小众原创汉服后,下一个...
新民晚报:2025上海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东华...
“东华・央博终身教育协同实践空间”落地滨...
校长项延训出席2025年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开幕...
我校智力助残志愿者服务队获“优秀慈善志愿...
我校联合团松江区委举行上海青少年升国旗暨...
我校召开“学回信精神,助改革发展”退休老...
深耕定点帮扶 机械工程学院开展设计赋能乡...
聚焦时代命题 管理学院依托社会实践探索生...
重走长征路 纺织学院沿着长征路开出红色基...
前沿探索 | 我校科研团队在无涂层生物质辐...
前沿探索 | 我校环境学院肖鑫老师团队在吸...
前沿探索 | 《马克思主义研究》刊发马克思...
东华大学与宿州经济开发区签约共建功能性纺...
科技融合创新 智赋产业未来 我校多项科技创...
前沿探索 | 纤维“神经蚯蚓”游走大脑“问...
管理学院举办高校智库建设与发展研讨会 共...
前沿探索 | 我校科研团队在水–电–锂协同利...
新学期东华校园迎来国际新面孔 近800名国际...
中国人民大学徐二明教授与我校管理学院师生...
管理学院分团委学生会赴西安开展社会实践活...
第二届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
管理学院科学商店进社区开展“青少年理财训...
普及金融知识,提高法律意识——管理学院实践...
管理学院教师撰写案例入围“全国百篇优秀管...
校园里迎来了“足球小将”——管理学院开展公...
关于开展我为东华大学“十五五”规划建言献...
2025年东华大学“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个人...
关于推荐参加“第八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
关于松江校区部分区域停水的通知
用人单位邀请函 | 上海松江大学园区七校20...
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关于国庆节、中秋节开放...
关于松江校区部分区域停电的通知
东华大学专职辅导员招聘启事
2025年东华大学“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个人”“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促进奖”名单公示
根据《东华大学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考核办法》(东华就业【2020】1号)文件精神,现对以下28名“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个人”(获得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的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自然获得“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名单待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考评会后公布)及16名“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促进奖”获得者予以公示。一、东华大学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个人(28名)纺织学院:韩亚男、冉红卫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宋明亮、金妙颖、陈钱钱管理学院:谢梦婷、崔淑敏、沈嘉斌机械学院:胡敏 李陈新信息学院:王秋莲 关皓中计算机学院:唐菲菲 刘欣怡化工学院:马时雨材料学院:罗海旗、赛依丁环境学院:解紫茹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王学保人文学院:穆莉马克思主义学院:于小越 数学与统计学院:孙奉天物理学院:马雷斯外语学院:黎萍时尚创意学院:袁渊学生处:范雅婷团委:董晓光学生就业服务中心:温立强二、东华大学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促进奖 (16名)纺织学院:蒋秋冉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苗岭管理学院:戴韬机械学院:庞静珠信息学院:邓开莲计算机学院:宋晖化学与化工学院:赵强强材料学院:杨建平环境学院:何旸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刘宣勇人文学院:戴嘉乐马
前沿探索 | 我校科研团队在无涂层生物质辐射制冷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被动辐射制冷织物为降低热管理能耗提供了可持续路径,然而其传统制备过程中对石油衍生材料与复杂涂层工艺的依赖,严重制约了环境兼容性与力学耐久性。纤维素作为理想替代材料,凭借其可再生来源、可生物降解特性,以及源于C–O–C/C–O振动带的固有红外活性(在8–13 μm大气窗口波段)展现出显著优势。基于此,通过将纤维素与仿皮肤皱纹结构设计相结合,可实现了光学性能、穿着舒适度与可扩展制造之间的协同平衡。近日,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先进纤维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孔维庆/朱美芳课题组通过从人体皮肤的多层结构与热调节机制中获得灵感,设计了具有仿表皮褶皱结构的纤维素/纳米二氧化硅辐射制冷纤维(RCSF)(图1)。图1 仿生设计与RCSF的可扩展制造该纤维表面呈现出独特的仿皮肤褶皱突起(高度≈2.0 μm),其微纳米分级粗糙度是原始纤维的四倍。这种协同结构不仅显著提升了太阳光的散射效率,更因其增大的比表面积和形成的空腔结构,有效优化了纤维在人体红外波段(中红外)的吸收与发射率,从而增强了辐射制冷性能。研究表明,纳米二氧化硅通过氢键与纤维素基质牢固结合,构成了稳定的微纳分级结构(图2)。图2 RCSF的形
Disclosure and Manipulation in Reputation System
报告人简介:王禛阳,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博士生,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博士期间曾赴耶鲁大学管理学院进行联合培养。他的研究领域是微观经济理论,研究方向包括产业组织理论,数字经济,行为经济学。报告简介:Online reputation systems combine ratings and reviews to mitigate information asymmetries in digital marketplaces, yet remain vulnerable to strategic manipulation by sellers. While existing research examines these feedback mechanisms in isolation, we develop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analyze their interactions across three designs: rating-only, review-only, and joint systems. We model ratings
化工学院举办“化新领航·党建赋能”教学经验分享暨核心课程集体备课会
为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核心课程教学改革,化学与化工学院于9月23日下午在化学实验楼219会议室举办“化新领航·党建赋能”教学经验分享暨核心课程集体备课会。学院党委书记严军、无机化学及实验课全体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党员先锋岗教师、无机教研室负责人张琳萍主持。 严军在交流时强调,全体教师要认真学习贯彻市委全会精神,推动教学从单纯的学科逻辑向服务科技、产业和社会发展的逻辑转变,将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把握学科前沿。她鼓励党员教师带头推进教学改革,积极培育教学成果,促进产教融合与AI技术应用,培养服务国家战略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在经验分享环节,学校课程思政名师工作室负责人邢彦军教授作《AI赋能的无机化学课程建设》专题报告,通过知识图谱等实例,介绍了人工智能在课程重构与教学模式创新中的实践路径。“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荣誉获得者侯煜副教授分享了《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心得,以多年积累的“经验小本子”为例,强调备好每一节课、关注教学细节的重要性,其真诚实用的分享让在场教师深受启发。 随后开展的集体备课环节中,与会教师围绕实验教学重难点、考核标准等展开深入交流,为新学期《无机化学实验》《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
“四史”学习教育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学习宣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思政聚焦
教书育人大家谈
理论学习
学寄语、悟思想、育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