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给织针动点"手术"节约一亿五
东华大学攻克技术难题显著提高国产织针质量
作者:章佩銮;姜澎 日期:2006.01.25 来源:文汇报
小小织针依赖进口,每年要耗费数十亿元,东华大学课题组在制作工序上下功夫,一道工序过关织针寿命提高一倍。质量上与日韩织针不相上下,而平均生产价格只有几毛钱,取得了效益显著的技术进步。
给织针动一点“手术”,让500多家针织厂省下了1.5亿元人民币的成本。东华大学朱世根教授牵头的“提高织针性能和寿命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日前获得了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虽然分量还不到一克,但织针却是针织业的一个关键环节”,朱世根教授解释道,针织机械是通过织针把纱线编织成针织物的,一台针织机上几百枚甚至是几千枚织针同时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其中一枚织针损坏了,就必须把机器停下来更换新的织针。更换织针降低了生产效能还是小事,织针在工作中突然损坏,还会给产品带来瑕疵,常常是一匹针织布就这样成了次品。长期以来,织针的质量不高、寿命短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针织技术发展的“瓶颈”。
织针从冲制到最后成品要经过40几道工序,朱世根教授带头的科研组通过调研发现,其中光亮化淬火热处理技术不过关,是造成织针性能质量不高或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也是解决行业共性技术难题的关键。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改进,科研组终于攻克了这个难题,通过计算机控制对热处理这一工序制定了较为严密的量化标准,不用再仅仅依赖工人的经验。
朱世根教授说:“根据保守估计,改进以后织针的硬度和韧性都有了很大改善,平均寿命提高了一倍,可以说质量上与日韩的织针已不相上下。而我们的平均生产价格只有几毛钱。”据悉,这项技术已有500多家合作厂商,创造新增值1.2亿元,节约生产成本1.5亿元。
“我国的纺织业不仅要做大,还要做强,纺织机械的任何一个部件都不能忽视。织针有很多种,目前这项技术只能应用电力袜织的几种主、辅针。我们正在努力用这项技术开发其它的织针。”除了改进织针,朱教授还打算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把纺织机器的专件都一一改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