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别尔得别克:能挽救别人我很幸运

发布时间:2006-07-10发布部门:党委宣传部
    虽然从医院回到学校已经两天了,但别尔得别克黑黑的脸上依然透露出一丝疲倦。

    6月19日、20日两天,他刚刚在华山医院接受了造血干细胞分离手术,这些造血干细胞已经分两次从上海被送往北京,去拯救一个饱受白血病病痛折磨的生命。 

    23岁的别尔得别克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名哈萨克族青年,现正在东华大学信息学院念大三,同学们都亲切地叫他别克。捐献造血干细胞,使别克成为首例哈萨克族供者、第一位新疆籍供者。 

    对于此次义举,别克平静地说:“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我觉得我很幸运。” 

    似乎是命运的安排,从新疆来沪学习的短短三年间,别克亲眼目睹了几位身患白血病同学不同的命运。2003年,和别克同一学院的一位学姐刚进校就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好不容易找到了配对者,对方却在最后关头反悔。虽然以后又找到了一名配对者,但由于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而去世。而比他小一届的一名学弟,也因为找不到配对者而离开了他们。 

    “这些事对我触动很大,自己的付出或许并不算什么,但却能挽救另一个生命,挽救另一个家庭。”当红十字会去学院采样时,别克和许多同学当即就加入了骨髓的捐献人群中。 

    去年年底,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诉他,他的HLA(人类白细胞表面抗原)和北京一名白血病患者配上了。兴奋的他几乎想都没想就答应捐献。但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仍然要他冷静地考虑一下,毕竟一旦答应下来就不能再改变了。 

    别克的家在新疆也算比较偏远,他至今还记得4岁时第一次看见汽车时又害怕又兴奋的心情。向生活在那里的父母和亲友提出要捐献骨髓的想法,他们能接受吗?通过一个假期的说服工作,通情达理的父母最终同意了别克的决定。 

    正值世界杯足球赛,身为学校足球队队员的别克,为了保证身体状况、捐出高质量的造血干细胞,一直不敢熬夜。自从15日住院后,他连一场球赛也没看过。“只能第二天看看报纸,算了,我就等着看决赛吧。”别克丝毫没有后悔。 

    “其实捐骨髓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是从骨髓里抽取干细胞,而是抽一点血而已。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队伍。”他笑着说,自己小小的一个举动,能带给别人生存的希望, 这一点点痛还是值得的。

    23岁的别尔得别克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名哈萨克族青年,现正在东华大学信息学院念大三,同学们都亲切地叫他别克。捐献造血干细胞,使别克成为首例哈萨克族供者、第一位新疆籍供者。 

    对于此次义举,别克平静地说:“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我觉得我很幸运。” 

    似乎是命运的安排,从新疆来沪学习的短短三年间,别克亲眼目睹了几位身患白血病同学不同的命运。2003年,和别克同一学院的一位学姐刚进校就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好不容易找到了配对者,对方却在最后关头反悔。虽然以后又找到了一名配对者,但由于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而去世。而比他小一届的一名学弟,也因为找不到配对者而离开了他们。 

    “这些事对我触动很大,自己的付出或许并不算什么,但却能挽救另一个生命,挽救另一个家庭。”当红十字会去学院采样时,别克和许多同学当即就加入了骨髓的捐献人群中。 

    去年年底,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诉他,他的HLA(人类白细胞表面抗原)和北京一名白血病患者配上了。兴奋的他几乎想都没想就答应捐献。但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仍然要他冷静地考虑一下,毕竟一旦答应下来就不能再改变了。 

    别克的家在新疆也算比较偏远,他至今还记得4岁时第一次看见汽车时又害怕又兴奋的心情。向生活在那里的父母和亲友提出要捐献骨髓的想法,他们能接受吗?通过一个假期的说服工作,通情达理的父母最终同意了别克的决定。 

    正值世界杯足球赛,身为学校足球队队员的别克,为了保证身体状况、捐出高质量的造血干细胞,一直不敢熬夜。自从15日住院后,他连一场球赛也没看过。“只能第二天看看报纸,算了,我就等着看决赛吧。”别克丝毫没有后悔。 

    “其实捐骨髓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是从骨髓里抽取干细胞,而是抽一点血而已。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队伍。”他笑着说,自己小小的一个举动,能带给别人生存的希望, 这一点点痛还是值得的。

撰写:王有佳  信息员:李凌燕  编辑:李凌燕

摄影:

摄影:
编辑: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