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用爱构筑起师德之魂

发布时间:2006-09-23发布部门:宣传部
    “人生最幸运的事莫过于遇到一位好老师”、“师爱是师德之魂”。教师只有把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通过教学活动、通过科研活动、通过教书育人体现出来,才能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平等的师生关系、强烈的感情共鸣。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实现教育的功能。在东华大学的校园里就活跃着这么一群充满师爱的教师的身影。 

  拥有掌声的课堂赢得尊崇的良师 
  掌声来自舞台,那是出于对艺术的赞赏;掌声来自会场,那是出于对嘉宾的尊敬;掌声来自课堂,代表的则是学生内心对教师的尊崇。东华大学的学生就是这样用掌声激情地回报着一位特别的老师—陈孩未。 
  “教学是我一生的兴趣,给学生上课是我最快乐的事”。这是陈孩未老师的朴实语言和对数学教学的真挚情感。出生于教师世家的他,从小就向往教师这个职业,早在复旦数学系学习期间,苏步青等一批数学大师们启发式的授课给陈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激起了他对数学的探求欲望,在那时,他就下定决心,以后当老师,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事实也是如此,只要是陈老师上课,教室里总是座无虚席。一堂课还未结束,门外就已经候满了下一场的听众。陈老师讲课绘声绘色,激情四溢,同时不失时机地用教学知识去解析、推论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积分是由纱线纺成棉布的过程,重积分是从薯条到薯片再到土豆的过程”,数学可以用来解释股票,解释文化现象,最优化原理可以帮助进行生活选择,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有位学生不无感慨地说:“高中时让我头痛的数学,如今却让我热血沸腾。” 
  陈老师心中装着学生,就像心中装着自己的孩子一样。他的家虽然位于上海市区,但他想到新校区的学生们刚踏入大学校门,第一次远离父母,心理上需要关爱,学习上需要引导,就在家里呆不住了。只有在学校给学生答疑,给学生开讲座,与学生在一起他才感到踏实。他常以校为家,晚上住在学校,连双休日也常自己搭火车,挤客车到校区给学生开设讲座,指导兴趣班,风雨无阻。他的语言就像他的内心一样质朴:“学生就像我的孩子一样,这里老师少,我在这里对他们会有帮助……” 
  有人说数学使人缜密。陈老师说使人缜密的不是数学本身,而是隐含在数学背后的哲理。有人说讲台使人崇高,陈老师说使人崇高的不是讲台本身,而是透过讲台传递的思想。课堂上他通过数学的推理演算来告诉学生人生的哲理,来影响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和看法,来指导学生怎样做人,怎样成为具有良好品行的人。他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他常说:“人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盲目地被现有的条条框框所约束,只有大胆质疑才会有创新。”他常和学生一起讨论问题,营造了平等、宽容、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大大激发了学生们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在交流对话中传达他对待科学的求真态度和坚韧的破解难题的毅力。 
  简单的数学课,有了陈老师就不再简单;普通的讲台,有了陈老师就不再普通。他以精深的数学造诣、精湛的教学艺术、朴实真挚的师爱、睿智的人生体悟、发自肺腑的谆谆教导、成熟儒雅的人格魅力激发同学快乐地到科学的世界里寻求真知,到知识的殿堂中感悟真谛。 

  一名充满人生激情的理想者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特聘教授(博导)邱夷平是一个“很牛”的人:1985至1994年,他分别在美国奥本大学,美国康乃尔大学获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工作。1994—1995年任美国TIMBERLAND公司(世界排名第三休闲鞋公司)的首席材料科学家。1995至2003期间,在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任助教授。2003年8月起在我校纺织学院任特聘教授,兼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并同时有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纺织工程分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北卡罗莱那州立大学机械和航空系客座教授、JournalofIndustrialTextiles编委等多重身份。 
  常常看到他的学生们簇拥在他的身边,欢声笑语;常常能听到他的学生对他赞口不绝,充满敬佩。他是一位多思的长者,与你谈论成功的哲学和人生的方向;他是一位肝胆相照的朋友,与你谈笑风生,还会为你两肋插刀。即使年届五十,他仍像一个热血青年,不断用激情和理想感染、点燃你。 
  “我们的本科毕业论文竟然要被SCI收录了!”邱老师的学生激动地说,脸上的骄傲和自豪溢于言表。一群几乎没有研究经验的本科生却能在响当当的SCI上见到自己的毕业论文,这绝不仅仅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突破。从一开始,邱老师的培养方案就独具匠心。若干个学生以小组作为单元开展研究,每一成员各司其职,并共同讨论,相互帮助。每个人承担项目的一个部分,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实现信息共享,相互促进和激发。值得一提的是,整个过程中,邱老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必须有相当数量的外文文献的参考,必须对实验的方案反复推敲,必须对研究的进程反复审视和更新;无论是开题报告,文件综述还是论文成稿,都必须用英语;以在国际期刊发表为目标。这些要求,对于研究能力、专业水平有限的本科生而言,绝非易事。在高标准的背后,邱老师给于学生以最大的支持和帮助。论文前期,他围绕“如何进行毕业设计”“如何进行英语汇报”“如何进行文献搜索”等开设了专门的课程;同时督促学生做好最充分的开题准备。实验阶段,他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与每个同学探讨实验的方案、步骤和结果,与他们进行小组讨论。无论学生们遇到怎样的挫折和压力,他始终和学生们站在一起,他是最好的领航者,是最坚实的后盾。 
  除了在本科生培养模式方面的大胆探索,邱老师在研究生培养模式上也有其创新和突破。如果你有幸上过邱老师的课,你会发现看似枯燥的专业课程,在这里别有洞天。你可能对既成公理定理的教科内容不感兴趣,但是你不会对专业领域最新动态置若罔闻。即使你对专业课程不求甚解,你也会对他不可多得的全英语授课方式,砰然心动。你想开小差,不敢,下一个就点你的名,让你回答问题。怕考试,不会,一学期考三次,从学生的利益出发,避免发生“一考定生死”的“人间悲剧”。对于他带领的研究生,他安排了频繁的英语学术交流。每周,由不同的同学,就某些最新的国际学术动态,归纳总结,做成PPT,与同学交流探讨。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样的例会上,通用的语言是英语。 
  对于学生,邱老师不仅仅是认真和负责,更是倾注了感情。每周让你汇报学习工作的情况,逮到你就要问你最近的状态,时不时地要和你讨论人生规划。要是你有半点的搪塞或者马虎,那你就“惨”了,他一定用他的“邱式损人法”,让你牢牢记住他的教训。然后你会对自己的懒惰后悔不已。痛定思痛之后,你会重新做人,洗心革面。不然,你定会觉得辜负了这样一位关心你,爱护你的好老师。 
  他是一名领跑者,人格魅力是他的另一“磁力点”。不忘记理想,面对任何利害关系,都不牺牲理想。他的激情和热情正是来自于这样一种强烈和持久的理想,并常常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甚至震撼到身边的人。因为这是一种源泉,浇灌创造之果的源泉;这是一种力量,支撑人生追求的力量。我们相信不仅仅是学生,不仅仅是学校,不仅仅是社会,都需要更多象您一样的勇者,勇于在历史的浪尖上舞蹈的勇者! 

  用知识和责任为学生导航   
  潘鼎教授是一位长期从事化学纤维成形、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理论及应用开发研究的学者。近十年来所苦心研究的航天级高纯粘胶基碳纤维项目,其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此,学校收到了中央军委和国务院的慰问嘉奖电。近三年来,潘鼎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分别荣获了“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三项奖项。 
  作为一名硕果累累的科研工作者,潘鼎教授在教学岗位上也尽心尽责,他认真教学,用知识和责任为学生导航。潘鼎教授,对待学生亲如子女。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他不仅传授科学知识,关心学生生活,而且从思想上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每年当新的研究生来课题组报到,他都会亲自带他们去图书馆,教他们如何检索各种资料,阅读各类专业文献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他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理论联系实践的扎实功底,所发表的论文必须具有创新的观点、创新的思路和创新的结果。潘鼎教授在他开设的课程中,经常把经过精心准备的在国际上以及在他的科研梯队中的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充满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前沿性课程内容详细地向学生传授,因此他的教学内容也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潘鼎教授不仅要求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更要热爱自己的专业,要有报效祖国、报效人民,立志为国家重大军工科研而贡献毕生的宏伟理想。在他的言传身教、精心指导下,大多数学生都建立了立志为国家急需的碳纤维重大军工科研贡献毕生的宏伟目标,并都能以优良成绩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 
  为了开拓学子们的眼界,潘鼎教授每年都邀请国内外同行和专家到课题组讲课和进行学术交流,并让青年学子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使他们的科研能力及时跟上国际最新趋势。他鼓励青年们勇挑重担,积极申请科研项目,并创造条件让青年人承担重要工作,使他们有更多机会展示自己能力。他在生活上主动关心青年们的婚姻、家庭和日常生活。他还定期安排课题组活动,不但活跃了学术气氛,还增加了科研工作上的凝聚力。他怀着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诚之心忠实履行了一位教师的天职,并在教育科研岗位上,为国家的强盛和安危奉献了自己的聪明和才智,成为广大师生学习的楷模。(光明网 2006-09-12)

摄影:
编辑: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