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办学特色是一所大学在长期办学历史中积累形成的有别于其他大学的办学特点和风格。这种特点和风格在一定的时期或范围内形成了别的学校难以企及的比较优势,确定了学校的地位和影响。在当前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下,一所大学要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不应该仅着眼于办学规模和学位层次,更应该看重办学特色和教育质量。东华大学从“十五”规划和建设开始就明确了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
特色学科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和财富
东华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的华东纺织工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专门为我国纺织工业培养人才的单科性大学。1960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此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纺织高等教育学科体系。55年来,东华大学在学科发展上形成了纺织的特色传统,覆盖了整个纺织学科链和产业链。学校拥有排名全国同类学科第一的一级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集中了我国纺织类绝大多数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是全国唯一一所以现代纺织为特色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
对大学来说,有前景的特色就是优势。大学的传统和特色是学校长期投入和建设的结果,也是学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谋求发展的现实资源和财富。对此,东华大学把发展方略定为“坚持特色,发展特色”,要“人无我有,人有我强”。近一时期,学校在学科建设上坚持发挥优势、增强特色的战略,在“211工程”建设经费的分配使用上,严格遵循国家相应的规定,重点投入特色学科,按照“重点投入、重点建设、重点突破”的思路,不“撒胡椒面儿”,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拓展特色学科的优势。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通过“十五”期间建设,东华大学的特色学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国家重点学科数翻了一番,覆盖了整个纺织产业链;纺织学科年三大检索论文收录数跃居世界同类院校第一,并于2005年第一次超过世界其他九所著名纺织院校的总和;基地建设有了新的拓展,新增教育部数字化纺织服装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教育部生态纺织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及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由3个增加到7个;学校成立了“现代纺织研究院”,以项目为纽带,通过矩阵式的组织架构,搭建学科交叉的大平台,在中国大陆首次成功举办了第83届世界纺织大会;特色学科连续三年获得“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殊荣,连续四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特色学科为神五、神六和国家一号战略武器的发射成功作出了贡献。学校也因此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211工程”建设的验收。
虽然东华大学的综合实力比不上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大学,但是我们纺织学科群的实力在全国乃至世界都享有良好的声誉,具备了全面冲击世界一流水平的基础和实力。东华大学在此领域的优势和对国家及社会发展的作用也是国内其他大学在短期内难以替代的,这就是我们存在的社会价值。
从“借船出海”到“百舸争流”
特色学科是东华大学学科发展的一面大旗,其他学科可以“借船出海”,在促进特色学科发展的同时,探索加速本学科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形成与特色学科的“百舸争流”之势。为此,学校在确保“211工程”建设经费重点支持特色学科的同时,自筹学科建设经费,采取学科特区制、校级学科建设立项、与“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的交叉融合等新机制推动其他学科建设,形成了“特色带整体,整体促特色,特色与非特色之间互相支持、共谋发展、相得益彰”的学科建设新局面。“十五”期间,学校一级学科博士点增长一倍,二级学科博士点增长两倍,博士点涉及的学科门类已从“九五”单一的工科拓展为工、理、管三个学科门类;硕士点增加一倍;本科专业增长了近一倍,学校的学科、专业覆盖了工、理、管、经、文等9个学科门类。学校新兴学科以及与上海发展需求对应的学科、专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十五”期间,我们以特色学科为核心,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相关学科相得益彰,工、理、管、文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上了一个新台阶。
“产学研”结合为社会发展作贡献
东华大学在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有四十多年是在政府纺织工业部门的主管领导下,与企业关系密切,“产学研”相结合是学校办学的优良传统。进入21世纪后,面对中国要从纺织大国进一步成为纺织强国的时代呼唤,东华人坚持“急国家所急,想国家所想”,“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促进了学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也促进了学校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
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一百五十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学生实习基地和产学研基地,其中由学生、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完成的众多课题,受到了企业的好评。学校鼓励本科生进入科研领域,纺织、材料等学院教师的科研课题全部对学生开放,本科生在三年级就“真枪实弹”参与科研;学校与上海纺织控股等大型企业建立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基地,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联合培养研究生等等。近年来,东华大学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精品课程2门,3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也促进了学校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55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为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解决了大量科技难题,促进了中国纺织大国地位的确立。进入新世纪以后,学校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与企业联合承担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如航天级高纯粘胶基碳纤维、多重变形长丝加工关键技术、功能化系列共聚酯和纤维、涤纶细旦短纤维、无水染整清洁生产、舱外航天服涂料等。这些重大成果大大提升了我国纺织科技的水平。2005年,学校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占学校科研项目总数的68%,经费占学校科研经费总量的71%。至2005年,“东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已入住企业一百九十余家,年产值超过15亿元。
资源总是有限的,任何大学不可能在所有学科上都是一流,但是只要选好方向,集中力量,我们就完全有可能在某些学科或一些学科的某些方向上争取一流。(作者系东华大学校长徐明稚)
《中国教育报》2007年1月31日第4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