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众多沪上高校正式进入寒假。面对这样一个求职关键时刻,不少外地大学生选择“留守”校园,有的争取在节后签约高峰时捧上金饭碗,有的则借机表现以求给意向单位留个好印象。
打着“飞的”回沪面试
记者昨天走访了沪上多个高校,腊月里的校园相对安静了不少,但仍随处可见行色匆匆的学生,图书馆、自习室也有不少埋头学习的身影。
复旦大学通信工程大四学生小陈说,1月中旬期末考试结束后,为避开春运高峰,没等学校正式放假,他就回了北京老家,没想到他在元旦前投过求职简历的一家世界知名公司月底突然通知面试,“真的没想到会接到面试通知,但既然有机会,不管有几分把握,都得去拼一下。家人自然也很支持我,给我买了飞机票回上海参加面试。”
“留守”学校等候机遇
相比小陈这样打“飞的”回沪面试,更多面临就业的外地在沪大学生根本没有考虑过回家过年,而是选择寒假在学校等候机遇。“去年年末至今,我投了几十份简历,参加了两家单位的初试,应聘单位答应年前给我答复,我得在上海等着。”同济大学法学院的小西老家在湖北沙市,1个月前她就打电话跟父母宣布今年不回家过年,“这大概是我第一次春节不和父母在一起,但想留在上海工作,就要学会取舍。”
或为表现或为“突破”
东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宋丽贞指出,在经过去年11、12月份的招聘会高潮之后,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有了就业意向单位,甚至进入了实习阶段,希望能够利用假期全身心投入实习工作,在年底业务繁忙的时候好好表现一下,给老板留个好印象。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还没有“方向”,希望借此机会找到“突破口”。
此外,寒假“留守族”里也不乏之前参加公务员和研究生考试的学生,为了做“多手准备”,他们正忙着制作简历上网投放。
就业指导
把握好寒假关键时期
寒假前,用人单位和学生双方一般都还在“挑挑拣拣”,而节后三四月份则会出现签约高峰。华东师大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吴薇说,学校鼓励毕业生充分利用寒假的关键时期。对于已有意向单位的学生来说,现在可以抛开各种考试的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实习,充分展现能力,也能进一步了解该单位是否真的适合自己;对于还没有方向的学生,这段时间更为重要。学生不用为不能回家过年而感到委屈,应该勇敢地应对各种问题,把自己当成一个正常的“职业人”。
东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宋丽贞表示,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寒假期间正常服务,学生仍能得到专职辅导员的及时辅导和出谋划策。(新闻午报 2007-02-0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