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有媒体报道称,今年许多高校发布研究生招生复试标准,复试中除了考查学生的专业能力外,更要考核学生道德品质。如果品质不过关,将实行“思想品德一票否决”。为此,记者走访了沪上数所重点大学,复旦、东华、华东理工、上海财大等校的研究生院均表示,今年复试与去年相同,不会增加所谓“品德课”的考试。
一票否决不了品德
小许同学报考了今年华东理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初试下来感觉不错,可是,他在网上看到“今年的研究生复试,思想道德素质将成为第一位的考核内容。即使考生在初试统考中取得很高分数,但如果在招生单位组织的复试中思想道德不合要求,将被一票否决”,不由得担心起来,“思想道德怎么考试?难道也要有个分数线?”小许急着向华东理工打听消息。最后,他得到的答复是,该校今年的考研复试与去年相同,复试时学校会出一张综合素质的考卷,涉及本专业之外的学习科研社会实践情况、事业心和责任感、心理健康状况、人文素养、举止表达和礼仪等等,但是,这张试卷不是什么单独的“道德课”考试,最后的得分也只起一个参考作用,不会出现“一票否决”的结果。
记者就此又采访了复旦大学、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重点高校的研究生院,得到的消息与华东理工相类似:今年的复试基本采用往年的办法,有面试时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不过,专业课的内容还是最关键的。这些高校的教师同时质疑:一场考试能判定学生道德品质优劣吗?
成绩不等于实际操守
据了解,教育部前年曾发布通知:“研究生复试中,对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的考生,招生单位一律不得录取”。外地部分高校今年发布复试新规定,符合了教育部的这个要求。然而,通过一次考试,能够查验出考生思想品德合格还是不合格吗?如果有这样的考试,它准确、科学吗?
东华大学研究生工作部的一位负责老师说,该考抽象的伦理学道德知识还是具体的人际道德案例?如果是前者,无非是加试一门伦理学,但问题是,伦理学考得好,不等于真的道德优良,有时候还恰恰相反。如果问具体的道德问题,比如开车怎样遵守规则,公交车上是否该给老人让座,碰到坏人是否该见义勇为等等,更考不出名堂,只要考生不想落榜,是注定不会答错的。答对了又怎么样?还是跟他们实际的道德品质状况没有关系。
流于形式弄巧成拙
华东理工大学一位教授说,看到某些学校复试时对“思想道德”的要求,感觉高校在招纳“圣人”——从考试成绩到事业心,从责任感到人文素养,再到道德品质,无一丝缺点。“这可能吗?这种面面俱到的道德要求,除了能满足考核者某种幻觉外,根本不可能通过一次考试实现。俗话说,人无完人,我们复试标准,真需要那么多的完人吗?通过一场考试,真会出现那么多完人吗?我看不会,可能还会出现相反的结果。因为,很多人会为得高分,将用最漂亮的答案,而其实并非心中所想,如此心口不一的学生若得高分,你说他的思想品德该怎么评?”
有专家则认为,我们道理品质有标准可依,但是,衡量一个人的道德,决非考试中的标准答案所能看出来的。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一位教授甚至这样评论:“我敢断定,研究生复试时的道德品质考试,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走过场,变成一面应付上面的彩旗,插上以后,告诉上面,我们重视了!当然,重视的结果,不仅考生,连带着老师们,道德品质都进一步下滑,因为大家又一次集体作了回假。”
(新民晚报 2007.02.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