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晨报:生态马路能吃废气”遭人疑

发布时间:2007-02-13发布部门:宣传部
    园林在线2月13日消息:申城在复兴东路下立交隧道铺设了本市首条具备光触媒技术的“生态马路”,该“生态马路”据称能削减周边空气中45%的有毒废气。然而,部分读者和业内人士对该技术的真实性、可行性提出疑问。昨天,记者分别与沪上光触媒专家和权威检测部门取得联系,对“生态马路”上使用的光触媒技术作了客观了解。
  质疑:45%“去污力”值得推敲
  回应:源于市环科院监测结果
  部分读者和业内人士提出,近几年市场上和“光触媒”有关的衍生产品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室内装修、汽车内饰等领域,类似产品更是让人眼花缭乱,而且价格均不菲,可在实际效果上,却因为缺乏权威的鉴定结论而无法印证。
  不久前,网络上甚至有人将“光触媒”比作所谓的“纳米技术”,称其也是善于自吹自擂的伪科学。而一家从事环保技术开发的日资公司昨天也向记者提出疑点,称光触媒技术虽然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但国内在开放性场合中的应用尚无先例,仅仅是在马路表面铺一层特殊的“水泥”,能否达到45%的特定空气净化效果值得推敲。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是“生态马路”能否达到空气净化功能的指定检测机构。在不久前的光触媒技术研讨会上,该院专家透露,复兴东路下立交采纳的光触媒技术来自意大利一家公司,而对方在进入中国之前,已经在欧洲部分国家进行过道路光触媒材料的小规模试验。国外研究数据非常乐观地指出,该项技术最高可以削减空气中90%的二氧化氮和氧化硫、挥发性有机物、苯类物质等有毒气体。
  基于对中国特定环境和光触媒应用效果的不确定性,在复兴东路下立交实验性铺设了120米“生态马路”后,环保、市政部门仍然委托市环科院对该项目进行了跟踪检测。检测的方法是,将未铺设“生态马路”的复兴东路西向东下立交作为对比样本,分别测定两根通道的特定气体指标。市环科院称,经过前后三次、累计八天的对比监测,证实在复兴东路下立交运用的光触媒技术,对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的最大催化分解率分别达到了79.4%和100%,而平均催化分解率也达到了43%和43.4%。由此看来,“生态马路”能够吸收45%废气的说法是基本可靠的。
  质疑:光触媒造价高怕“吃酸”
  回应:市环保局不会贸然推广
  东华大学环境工程系主任李登新,对该技术在上海公共道路上推广的性价比提出了疑点。据他介绍,光触媒确实可以净化空气中的特定污染物,但目前主要还是在室内使用较多,在类似马路这样的开放式空间使用光触媒却还十分罕见。
  据他分析,由于上海城市道路中的灰尘较多,具备催化作用的涂层表面很容易因为被大量灰尘覆盖而失效,长期使用,对道路表面的清洁有太高要求。
  日本是国际上较早将光触媒技术投入实用的国家之一,在分别向两家从事光触媒技术推广的日资公司咨询后,记者了解到,他们对光触媒技术在中国的户外运用表示担忧。
  “事实上,光触媒的核心物质就是二氧化钛,在环境变化相对较小的室内或相对封闭的空间,它的确可以在光的作用下,催化有害气体的分解。但二氧化钛的最大缺点是怕酸性物质,湿度、光照强度对其效能的影响也很大,而上海的降雨偏偏酸性较强,在户外运用中不得不考虑其效力的衰减。”来自某日资环保企业的周先生建议,有关部门要对复兴东路下立交的“生态马路”实施较长时间的跟踪,才能得到其性能的真实参考。
  “我们事先就已经注意到了这种技术的局限性,因此,不会简单地决定它在上海的全面推广。”采访中,市环保局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官员告诉记者,在“生态马路”的特殊铺设材料中,有近80%的成分是中国并不缺少的水泥,只有20%的材料需要进口。所以,只有在全面考查“生态马路”的环保效果,并权衡其性价比的前提下,上海才有可能在类似隧道这样的特定场合,采纳光触媒技术。
  据了解,复兴东路下立交隧道“生态马路”铺设成本高达每平方米150元,而普通沥青道路只要80元。 (新闻晨报 2007-2-13   16条相关新闻)
摄影:
编辑: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