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高校民族文化博物馆“赛宝”

发布时间:2007-03-06发布部门:宣传部
    从京剧生旦净末丑的精美服饰,到刀叉剑戟等各种威武兵器,无不传递着传统文化的精妙绝伦;从印刷术的历史沿革到中国陶瓷工艺的生生不息,无不闪现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昨天,上海高校民族文化博物馆联展开展,全市1500多名大中小学生和市民切身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充沛活力。

  高校博物馆走出象牙塔

  “原来高校博物馆有这么多神奇精美展品。”昨天,有不少参观者发出如此感慨。华东师大二附中一群中学生在上海水产大学鱼文化博物馆展板前流连忘返,“这次搞清楚鲸鱼的构造了,课本上只有简单的介绍,在这里看到了详细的构造图,不虚此行!”水产大学搬到现场的十多个鱼缸也让市民们啧啧称奇:“看上去都差不多的金鱼原来这样千差万别,真长知识。”

  在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博物馆,可以欣赏最早的武器石斧与明清时期武术拳种地理分布图;在中医药大学的中医药博物馆,可以见到林则徐的戒烟药方;在华东师大古钱币博物馆,先秦时期的贝币、刀币应有尽有……各个高校博物馆都拿出看家宝贝供市民参观感受。

  从2005年起,市科教党委、市教委命名了首批“十大高校民族文化博物馆”。经过一段时间建设,这些民族文化博物馆逐渐成为上海高校文化的品牌,每年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大学生。此次高校博物馆走出校园,服务社会,辐射社区,为青少年和市民打造传承中华文明、构建和谐文化的教育平台。

  互动中感受民族精神

  联展现场,每个博物馆都推出了一些互动项目。复旦大学的文物拓片制作,上海交大的船模制作,上海理工大学的雕版印刷展示,东华大学的手工编织等都受到大家热烈“追捧”。

  在木刻活字上刷上一层墨,覆盖上一张宣纸,轻轻刷几下,华东师大二附中高二学生王嘉晨完成了平生第一次活字印刷体验。她认真地用毛笔在自己作品上签上名字,留作纪念。站在“吴王夫差矛”展柜前,向明初级中学的胡杰同学激动不已,不自觉地和身旁同学相互比划起来,上海体院的大哥哥们在旁指点了几招简单的武术动作,让他们过足了“英雄瘾”。

  上海理工大学印刷学院的华骏发老师一边做讲解,一边向小学生提问:“我国的四大发明你们知道吗?”“知道,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进才实验小学的学生们脱口而出。华老师满意地连连点头,又详细给孩子们讲解印刷术的演变,从古代雕版印刷一直讲到现代激光照排技术,“我们有责任帮助孩子们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文化传统,吸取民族精神的鲜活养料。”(文汇报3月06日 相同新闻3条)
摄影:
编辑: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