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商材料教育良策  促进材料人才培养——2007年中国材料教育高层论坛在我校隆重开幕

发布时间:2007-04-26发布部门:宣传部
    4月27日,春光明媚,我校松江校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嘉宾,他们是一批关心中国材料教育、材料学科发展的有识之士,其间包括材料学会名誉理事长、两院院士师昌绪先生,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长、国际材料联合会主席周廉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武钢总工程师张寿荣先生,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国际材料联合会秘书长R•P•H•Chang先生,台湾材料研究会理事长、台湾工业研究院材料研究所所长刘使明教授。

    上午8时50分,我校图文信息大楼第一报告厅笑语盈盈,专家们聚集于此,由我校承办的 2007年中国材料教育高层论坛在此隆重举行。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长、国际材料联合会主席周廉院士在开幕式上讲话,他指出材料学科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改善物质文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材料教育十分重要。如何推动中国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的发展,培养适合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材料人才,推动高校的材料教育改革使材料教育更具前瞻性,是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一直所关注的问题。周廉院士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中国材料教育界的现状,指出相比欧美国家,中国材料学界的教授们呈明显年轻化优势,他们将承担起中国材料学界的美好未来。周廉教授还介绍了中国材料研究协会目前面临的形势与任务,表示今年研究会将进行换届选举,他希望有更多的人投身到材料事业当中来,为中国的材料事业发展而奋斗。他感谢我校为本次论坛所做的大量工作,指出东华大学一流的办学条件、美丽的校园、热情的师生让他们耳目一新,他相信在明媚的春光中论坛一定会取得成功。

    徐明稚校长为论坛致辞,他代表学校向论坛的开幕表示祝贺,向远道而来的朋友和嘉宾表示欢迎。他表示东华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近年来,我校发挥特色学科优势,在两个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其一是科研,学校即将四度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连续四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了这些领域零的突破;纺织类三大检索论文数量超过世界其他九所著名纺织院校总和。学校的科研项目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其二是学校在财务上加强管理,靠几千万的贷款建起了一个占地1500亩、耗资13亿元的新校区。徐校长还表示,学校的材料学科十分活跃,学院自2000年起,就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和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0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0多项。“粘胶基碳纤维扩试线”的研制,为我国新型战略弹头防热层材料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功能化系列共聚酯和纤维的研究开发” 、“热塑性高聚物基纳米复合功能纤维成形技术及制品开发”等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年产1000吨莱赛尔纤维成为首批29项“上海科教兴市重大项目”中最先建成生产线并投入试生产的项目。学院历来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实行“准研究生”教育模式,让本科生于三年级起进入老师的科研课题,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徐明稚校长表示,本次论坛凝聚了材料界的高层专家学者,希望论坛取得圆满成功,也希望专家们留下宝贵意见和建议,促进东华材料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开幕式由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院士主持,我校陈田初、朱美芳副校长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后,师昌绪院士题为《为培养创新性人才,进一步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的报告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共鸣。
    
    据悉,26、27两天,来自清华、上海交大、哈工大等几十所高校的领导和学者将在论坛上发言,大家将围绕“未来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发展方向”、“如何培养、造就材料科学与工程所需要的创新人才”、“如何创建适用于高技术新材料发展的产、学、研结合创新平台”、“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改革面临的急迫问题与对策”等问题畅谈想法出思路。
摄影:
编辑: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