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管理学院赴镇江社会实践团于2008年7月9日、10日参观处理秸秆问题的实验室,并分成两队实地考察了镇江海特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制造工厂以及当地农村使用气化炉的情况。
了解原理
通过参观处理秸秆问题的实验室,我团了解了将秸秆转化为能源的基本原理。在参观过程中,我团成员积极发问,通过讲解,理解了原理。
考察工厂
10日早晨七点,我团成员与公司接待人员汇合,前往制造厂。清晨柔和的阳光洒在车里,我们吹着风,听着音乐,带着几分好奇,一路上不住向他们询问工厂的情况。虽然起得早,大家都有点黑眼圈,但是气势昂扬。
经过四十多分钟的颠簸,我们到达工厂。虽然才早晨八点,几个工人已经在忙碌着,他们拿着切割机,气焊,噪音有点大,还不住地有火花冒出。我们看见一排排已经做好的炉子放在墙边。公司人员在忙完手头的事后,给我们详细地讲解了炉子各个零部件的作用。我们就在一旁看着工人们从铁板开始,做炉壁等部件。
因为大家都有过金工实习的经历,大家都跃跃欲试,想亲手试试。在工人师傅的指导下,严莹同学拿起面具,切开了一块铁板。史良同学更是抢过推车,在流水作业间运输零件。……大家动手后,都兴奋不已。
虽然天气炎热,但是我团成员不畏辛劳,在工厂里学习参观了炉子的制造过程,更加形象地了解到炉子的构造和它的神奇所在。今天能够有这次经历,让我们受益匪浅。
考察农村
10日我团另一分队在当地农村考察秸秆气化炉的试点使用情况。驱车一小时,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蒯家湾里村。村里有村民60户左右,其中21户安装了秸秆气化炉,该村试点项目搞得如火如荼,比较典型。
我们先是走进了一家最早安装了秸秆气化炉的农户家里,农户正在用气化炉烧水。从他们那里了解到,用秸秆气化炉烧水比用液化气炉烧水快很多,同时液化气一年的使用费用要超过1000多块,而秸秆气化炉使用费用仅仅为40元左右的电费,农民讲麦田里收割回来的秸秆送到村里的加工站,加工站按照农民所送的秸秆的重量,分给农民加工以后制成的秸秆颗粒,然后农民将颗粒放入自家的气化炉进行气化产气,进行烧水做饭,十分方便和节约。同时,农民都说以前的秸秆都是焚烧处理,非常污染空气,浪费资源,现在,气化炉可以将秸秆变废为宝,生产出清洁的可燃气体,省钱又环保,炉里产生的废渣还是很好的无机肥料,因此大家都很乐意进行这个试点,并且相互推广,全村的农户都在积极关注秸秆气化炉,越来越多的农家申请这个项目。
我们也看到,在进行试点推广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天气比较潮的时候,生产出的秸秆颗粒比较潮湿,使秸秆气化的过程比较缓慢,需要鼓风机长时间的鼓风才能将其烘干点燃制气,另一方面,炉子中还有些焦油产生出来,有一定的污染,这些问题都被发现和考虑到了,正在进行公关研发,并且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我们算了一笔账,安装一台秸秆气化炉需要一千多元人民币,政府大力支持这个项目,每安装一台气化炉补贴900元,农户只需自己出200元,而丹阳这些村镇年收入都在几万元,这对于他们不构成负担。总体来说,这个试点真是个利民利国的好项目,利民在于减轻农民负担,废物重新利用,立国在于减少空气污染,促进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