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专家细诉靠新科技打造的“神奇服装”

发布时间:2008-10-03发布部门:党委宣传部
夏天穿厚的 冬天穿薄的——专家细诉靠新科技打造的“神奇服装”
  
    编者按  生活中的高科技,是读者喜闻乐见的话题。这两年,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也让市民常常把“不知道几年后的衣食住行会是什么样子”挂在嘴边。在欢庆国庆59周年来临之际,我们推出“科技,改变衣食住行”系列报道,为您解析、点评和展望衣食住行中的新科技。
    
    棉制品能不能更“体贴”人?抗辐射服装有没有科学依据?纤维是不是可以源自天然?国庆前夕,记者从多位纺织专家处打听到一系列能让百姓穿上身的“神奇服装”。
    
能自动排汗
    
    现在多数人买衣服首选棉制品,不过,棉制衣服有个毛病,特别是夏天,人一出汗,衣服就会粘在人身上,湿湿的就不那么舒服了。东华大学的专家们最近向市场推广了一种“神奇服装”,名叫“排汗服”,穿上它,出再多的汗,衣服也会主动向外“排水”,不消片刻,身上汗迹全无。东华大学科技处处长俞建勇教授解释,“排汗服”的原理是,专家们用纳米技术改变了棉制品的结构,原先是向人体渗水,现在,衣服内部的纤维构成了一个个小“水泵”,一遇到汗水,立即向衣服外排汗,这种服装让人从此不再有长时间汗流浃背的感觉,尤其适合于运动员。
    
电磁穿不透
    
    前些年听说手机电磁波会影响人体健康,许多人都不敢把手机揣在衣服口袋里。穿上“抗电磁服”就不用怕了,手机电磁辐射再厉害,也穿不透“抗电磁服”来侵害人体了。
    
    东华大学副校长朱美芳教授长期从事服装材料的研究,她介绍说,东华研制的这种“抗电磁服”源自于人们日渐熟悉的纳米技术。纳米是米的十亿分之一。如果让10个氢原子排成一条线,其长度就是1纳米,它只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七万到八万分之一的长度。科学家发现,当许多物质的颗粒被细化,缩小到纳米级尺度后,它们就会具备一些神奇功能。而纳米技术应用于纺织业,就能创造出各种“神奇纤维”。
    
遇火不会燃
    
    新型纤维是一种从生物体中提取的材料,与传统纤维相比,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吸引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它能改变人们的穿着习惯。比如,保暖衣不再越厚越好,纳米技术做成的保暖衣轻如薄纸,保温效果却比传统衣服高出数倍;用纳米技术处理后的一种纤维,可做成“阻燃织物”,用它做窗帘、做墙纸,遇上着火,不会燃烧。衣服除了保暖,是否还能保健呢?纳米科技给予了肯定回答。东华大学已研制出一种“负离子纤维及制品”,将一种纳米矿物质粉体混入纤维中,通过粉体特有的机理使纤维能持久释放负离子。负离子多的地方被称为“生命氧吧”,呼吸负离子,对人体细胞代谢、免疫力提高很有好处。
    
神奇在升级
    
    “‘神奇纤维’还能更神。”朱教授描绘出一个服装的“未来世界”:遇上下雨天,你身上衣服不会有一点湿。还有一种“变色服”,在不同环境下,会自动变色,在沙漠里,它是黄色,走进森林,它又变成绿色。此外,“神奇纤维”还可以制成具有一定强伸度的生物纤维,在医学中可大显身手。
    
    “我的描述不是科幻和神话,按理论已可以做到,只是需要不断改进完善。”朱美芳表示,现在的一些新型服装还属于“神奇纤维”的初级产品,像市场上老百姓买到的“薄型保暖内衣”和“抗菌服装”。随着科研开发的深入,“神奇服装”将会升级,到时,老百姓的穿着观念将彻底变化,冬天穿薄的,夏天穿厚的,也许真会成为一种时尚呢。
    
(来源:新民晚报 日期:2008-10-01 科教卫版 作者:张炯强 )
 
摄影:
编辑:邱登梅
信息员:邱登梅
撰写:新民晚报记者张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