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科技司通知,2009年度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和2008年度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资金项目的评审工作现已结束。经专家评议、评审,并经网上公示,我校纺织学院顾伯洪教授申报的“三维正交织物多尺度细观结构模型及弹道侵彻破坏机理”项目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的资助,这是我校首次获得该类项目的立项。材料学院王宏志教授申报的“三维连通纳米氧化钛化催化氧化检测化学需氧量的微流体芯片研制”项目获得培育资金项目资助,这也是我校连续五年获得资助。
据悉,“三维正交织物多尺度细观结构模型及弹道侵彻破坏机理”项目将基于织物弹道冲击方面取得的国际同行公认研究成果,研究三维正交织物弹道冲击破坏和织物结构设计。项目将建立从纤维、纱线、单胞到大尺寸织物的多尺度细观结构模型;开展系列侵彻实验,研究不同紧度三维正交织物弹道冲击破坏过程和对弹体动能的吸收,与二维叠层平纹织物弹道冲击性能比较并讨论其差异;考察织物组织结构、纤维间、纱线间的摩擦和滑移对织物弹道冲击破坏的影响,编制涉及应变率的纱线材料属性用户子程序,在纱线尺度上计算弹道冲击破坏过程,揭示三维正交织物弹道侵彻破坏机理,提出三维正交织物应具有的细观结构特征和相应设计指标。
化学需氧量(COD)是水质评价的重要指标,目前常用的重铬酸钾法或高锰酸钾法耗时、繁琐、误差大、所用试剂易造成二次污染。光催化氧化法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检测COD 的新方法,具有快速、环保等优点。但光催化氧化法测定COD 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其精度、可靠性以及易操作性都有待提高。“三维连通纳米氧化钛化催化氧化检测化学需氧量的微流体芯片研制” 项目拟将微流体芯片技术和纳米材料的形貌控制技术相结合,研制用于COD 检测的微流体芯片,该芯片作为COD 检测设备的核心部件,具有快速、准确、环境友好的优点,同时也有利于开发便携式的COD 测量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