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体假人研究是我一生的事业”——专访2008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张渭源教授

发布时间:2009-01-12发布部门:党委宣传部
    如何让舱外航天服成为“神七”宇航员牢固的生命屏障?谁第一个穿上这世界上最贵重的服装?答案只有四个字:暖体假人。9月28日,随着中国人成功迈出“太空第一步”,“暖体假人”这一为“神七”舱外航天服的研制提供重要依据的科研项目逐渐为人们所知,该项目团队的负责人、东华大学教授、博导张渭源也因此得到了一个美誉——“暖体假人之父”。

“暖体假人研究是我一生的事业”

    “神七”宇航员出舱的顺利实现,让张渭源领衔研制的“暖体假人”系统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之一。航天员出舱后,在太空中可能遭遇极端天气,温度可能从零上160多度骤降为零下120多度。在这一情形下,舱外航天服是宇航员唯一赖以生存的生命屏障。舱外航天服能否承受如此恶劣的太空环境,真人实验有巨大风险,“暖体假人”便应运而生。 
    
    “接到这项任务是光荣的,但也顶着巨大的压力,因为一旦某个环节出错就全盘皆输,国家蒙受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所以我们的研究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没有退路可言”。张渭源告诉记者,为了最大限度保证实验结果的精确性、安全性与可靠性,他和他的团队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制作假人的每样材料、每个零部件都是张老师他们亲自到工厂精心挑选的;系统每隔40秒就对假人的能量代谢和各部位表皮温度做一次测量,几个月下来,张老师他们不厌其烦地分析了数以万计的数据,却从未出过半点差错。在被记者问及其中是否感到寂寞时,张渭源坦诚地说:真的从没想过什么寂寞不寂寞。大家想的就是如何圆满完成任务。交给你这样的项目,是一种信任,更是一种承诺,总归要努力做到最好!

    暖体假人项目的研制过程中,张渭源不仅要和团队成员们以极大的耐心与细心面对长时间枯燥、机械的数据分析,同时作为项目负责人,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能把大家拧成一股绳,而这也是他之所以能带领这支团队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根据项目组每个成员的特点,张老师不仅明确了大家的分工,还制订了周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安排,好让大家有的放矢,稳步推进。

    任何成功都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事实上,早在1986年,张渭源就开始了对暖体假人的研究。当时主要是为了测试南极考察队服装而开发研制假人的,谁曾想这一消息经媒体报道后,立刻引来了国家航天有关部门的关注,张教授从此也与中国航天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自1994年起,他领衔研制的“舱内舱外航天服试验用暖体假人系统”为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作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等部门的多次嘉奖。

    虽然获得了成功和荣誉,但面对鲜花、掌声与闪光灯时,张渭源显得异常冷静与从容。这位双鬓斑白的老教师只是谦逊地笑着说:“成功只是暂时的,暖体假人研究是我一生的事业,我们的学科团队已成长起来,相信他们能做出更大贡献。”

“祖国培养了我,我就应该回报”

    自从1994年接手神舟系列飞船的科研攻关任务以来,张渭源的工作表就总是被与“暖体假人”有关的各种工作与活动挤得满满当当,节假日、周末在实验室里与团队成员们反复实验、研讨工作更是家常便饭。有一次,连续三周测验实验数据,实验室需要全天24小时有人守候,不间断地对数据进行观察、分析与处理,张老师他们就采用三班倒的方法,作为团队中年龄最大的老同志,张老师跟年轻同志一样,不畏苦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当被问到觉得这样工作苦不苦时,张老师真诚的话语让记者印象深刻:“是国家、学校培养的我,我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回报”。

    原来,张渭源投身科研的背后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张老师1964年从华东纺织工学院(东华大学前身)毕业,毕业后作为知青在农村下放了2年。扛锄头、挖地、种菜、浇粪,对向来习惯拿笔杆子的知识分子而言,这多少有些不适应,但张老师却把这些当做对自己精神品质的锻炼与提高。1966年,张渭源刚从农村回到城市,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接踵而来。张老师说,他们这一代人经历过艰难岁月,这段经历让他们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苦日子是能锻炼人的,因为吃过苦,所以珍惜甜,珍惜每一次锻炼与学习的机会”。 1983年,作为国家第二批公派留学生,张老师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来到美国马里兰大学深造,主攻服装工程与特种服装研究。师从名师,又有着扎实的专业功底与勤奋刻苦的钻研精神,来到美国后的张渭源很快就从中国留学生中脱颖而出,不仅担任了中国全美学者学生联谊总会主席,后来还以全优的成绩顺利毕业,赢得了校方的青睐。毕业之际,马里兰大学主动提出为张渭源提供全额博士奖学金,供其继续深造,却被他婉言谢绝了。张老师说:“祖国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机会出国深造,现在学有所成是该报答祖国的时候了。”1986年,抱着满腔的报国热情,张渭源学成归国,此后不久便投入到了南极考察队服装的假人研制工作中。

    在暖体假人的研制过程中,他还把对祖国的感恩之情具体化作爱校、荣校之情。曾为东华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的学科带头人,他时刻注意把国际先进的研究理念与方法带到学科建设中来。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东华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已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而今,已近古稀之年的张老师仍然辛勤地耕耘在科技和教育的园地中,他对科学、教育事业的这份笃定、执着,正潜移默化地感染着身边的众多青年教师与东华学子!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暖体假人的研究既是出于对科学事业本身的热爱,是出于对祖国、人民培养自己的那份感恩情,更是对学校发展、国家发展的责任感,他和团队将作为一生的事业坚持下去!

摄影:
编辑:邱登梅
信息员:邱登梅
撰写: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