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度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上海邀请赛在我校圆满举行

发布时间:2009-05-31发布部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5月30日,2009年度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上海邀请赛在东华大学图文信息中心圆满举行。本次比赛由东华大学主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承办,共有来自全国41所高校和3所中学的108支参赛队参与了现场比赛。
    上午9:00,2009年度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上海邀请赛在图文信息中心第一报告厅开幕。ACM/ICPC中国区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周维民、东华大学教务处处长吴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乐嘉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孙莉、ACM/ICPC中国区指导委员会委托的上海邀请赛命题组组长杨溢以及来自全国各高校的领队、教练员、参赛选手出席了开幕式。
    东华大学教务处处长吴良为本次邀请赛致辞,代表学校对参赛团队师生以及出席竞赛的嘉宾表示欢迎,对ACM/ICPC中国区指导委员会的支持和此次赛事的组织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表示感谢,并热情地邀请各高校参赛团队参与2009年9月举行的第34届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预选赛(上海赛区)网上预赛,共同角逐120个现场决赛名额,在金秋10月再聚东华,共享亚洲区预选赛(上海赛区)盛会。
    ACM/ICPC中国区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周维民在热情洋溢的致辞中介绍了ACM国际大学生程序竞赛在中国的发展历程,ACM竞赛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创新实践和团队协作等能力的推进作用,并代表ACM/ICPC中国区指导委员会对举办本次竞赛的东华大学组委会表示感谢。
    东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乐嘉锦在致辞中表示,承办本次邀请赛和亚洲区预选赛(上海赛区)这样的盛会,将进一步加强我们与国内外高校的合作交流,扩大我校、我院计算机学科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作为本次大赛的承办者,将以高度的热情和责任心,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认真为大赛做好服务和技术工作,为参赛队伍提供良好的参赛环境。
    开幕式后,各参赛团队进入了图文信息中心5个机房进行了一小时的练习,经过短暂休息后,于中午12:00开始进入了正式比赛环节。
    本次ACM邀请赛历时5个小时,共有10道题,由ACM/ICPC中国区指导委员会委托的命题组出题,竞赛内容涉及数学、数据结构和算法三大块。与其他竞赛相比,ACM程序设计竞赛的特殊之处在于:以3人一组使用1台计算机的团队形式答题;试题的解答提交裁判,由裁判评判正确与否;参赛队伍提交的试题解答被判为错误后可重新进行解题;根据破解试题数目的多少和用时对参赛队伍进行实时排名。正是这些特性使参赛选手的团结协作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使ACM程序设计竞赛赋予参赛选手的成长意义已经超过了获奖证书,这也正是ACM颁发的获奖证为为世界各著名计算机公司、各知名大学所认可的内在原因。
    在5个小时的竞赛中,场内选手在机房进行着紧张激烈的角逐,场外的领队、教练和志愿者同学在第二报告厅密关注着赛场内的实时信息,营造了紧张、激烈而又充满期待的赛场氛围。最后,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SJTU Team4”团队以现场唯一答对7道题的出色成绩无可争议地获得了本次邀请赛的第一名;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的“CZHS”团队取得了令钦佩的第4名,与来自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大、复旦大学的6支团队成为答对6道题的佼佼者;上海交大、同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省镇海中学和浙江师范大学的6支团队共同取得了答对5道题的骄人成绩。
    在现场比赛的同时,本次邀请赛还设网上比赛,来自大陆地区的15所高校的52支队伍以及香港中文大学的3支队伍也通过网络参与了此次竞赛,与现场团队共同体验ACM竞赛的激情与魅力。最后,西安交大的“AllStar09_01”团队以答对5题的成绩获得网上竞赛的第一名,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答对了4道题,分列第二、第三名,香港中文大学三支团队同样以答对4题的成绩囊括了第四至第六名。
    随着现场比赛和网上比赛的同时落幕,2009年度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上海邀请赛已圆满结束。本次邀请赛不仅搭建了国内外高校及大学生了解我们东华大学的桥梁,促进了本校与各参赛院校之间的交流学习与合作;而且为10月25日举行的第34届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预选赛(上海赛区)积累了丰富的赛事经验,有利于我们通过进一步的总结完善提高,在金秋十月以一流的技术服务水平办好这一国际赛事,在彰显实力的同时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摄影:
编辑: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