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报:滬高校迎「90後」新生 入學教育鎖定「生涯規劃」
【本報記者倪巍晨上海二日電】「一張大學錄取通知書只是為你通向成功之路的鑰匙,你該考慮怎樣為今後的人生道路進行大量的知識和能力儲備,這裡給你布置一個作業,認真做一份大學學業規劃……」今年的大學新生大多出生於1990年9月1日至1991年8月31日之間,這預示著今年進入大學校門的新生是中國90年代後出生的「新新一代」。為應對這一新的情況,本地各大高校在入學教育中頻出新招,紛紛摒棄了以往說教式的入學教育模式,轉而以更為柔性化的方式為剛剛踏入高校的「90後」學子們規劃未來。
心理按摩首重職業規劃
針對「90後」學生張揚個性的特點,滬上高校大多將柔性入學教育的重點,鎖定於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東華大學相关负责老師告訴記者,「90後」新生入學後都會面臨大學適應期,雖然大部分學生兩個月內便可安然度過,但仍有少部分學生需要更長時間。她說:「學校今年特別針對『90後』新生推出了『新生心靈讀本』,告訴學生如何在最短時間內適應大學生活,並要求學生認真規劃未來的職業規劃。」
據悉,除推出新生心靈讀本外,東華大學亦組建了「心理成長小組」,對家境困難的新生給予恰當的「心理按摩」和經濟扶持,幫助他們在大學環境中找到安全感和歸屬感。
較之東華大學,上海音樂學院亦首次將「90後」新生的職業規劃融入學校的教學體系。新生入學後將接受為期一周的入學教育,學校除了將安排系主任、任課教師與新生見面外,還為每位「90後」新生籌劃了「學生管理」、「圖書管理」、「藝術實踐」、「醫務健康」等專題課程,幫助他們盡快完成過渡期。
每個時代的大學生,都會帶有鮮明的時代印記,「90後」大學生的出現,同樣為傳統的大學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針對「90後」新生善於表現自我、鍾情上網、熱衷新鮮事物的特點,本地高校的輔導員亦開始重新充電,以期通過對自身的調整來適應這些充滿朝氣的學生。據說,部分輔導員已開始增加每日的上網時間,並希望通過對各種時尚資訊的了解,融入這批新入學的「90後」學生。
(来源:香港大公报 2009年9月3日 A21 记者:倪巍晨 通讯员:邱登梅)
-------------------------------------------------------------
中国经济网:东华大学开展迎新工作 通过网络主动联系新生
中国经济网上海8月31日讯(记者 李治国) 徐泽骏是一名外地考生,今年9月将成为东华大学信息学院09级的大一新生。对于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他充满了期待,又有些担心,不知自己能否适应。正在他有些忐忑不安的时候,新生辅导员刘洁老师及时联系上了他。除了手机短信即时交流外,刘老师还告诉他,可以通过网络QQ的方式加入“东华信息09群”。这是刘老师在暑假期间专门为新生开辟的网络“家园”。在这里,徐泽骏和他的同学们不仅可以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如报名须知、帮困政策、军训准备、选课制度、外语等级考试等,详细地向老师咨询,彼此之间也能先熟悉起来,提前感受学校的温暖,为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东华大学,像刘洁老师这样积极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建立qq群等方式提前与新生取得联系的老师不在少数。想新生之所想,有效利用各类联络资源,主动将迎新阵地前移,已成为东华大学入学迎新工作的一个惯例。通过与新生讨论学校情况和学生关心的问题,辅导员在切实为新生提供帮助的同时,也对新生的家庭、学习、心理等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迎新工作也更有针对性。
帮困迎新,为贫困学子免除后顾之忧
每年,东华大学的新生除了收到学校精心设计的录取通知书外,必定同时会收到一系列和帮困助学有关的材料,包括《东华大学帮困指南》、《东华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关于开展2009年东华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等等。这是东华大学为保证贫困学子顺利入学所做的未雨绸缪之举。此举一来向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家长全面介绍国家、地方和学校的帮困助学政策与举措,尽早免除其后顾之忧;二来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可根据帮困材料上的说明,到当地街道、派出所等处,提前将申请帮困助学所需的必要材料准备齐全,以便开学及时办理帮困助学手续。
除了提前给新生寄发帮困助学材料,为保证每个贫困学子顺利入学,东华大学还会延续往年的做法,在新生报到现场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辟专门的绿色通道。那些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及时缴纳学费的贫困新生可以通过绿色通道,不花一分钱顺利入学。此外,东华大学慈善爱心屋今年还将继续以发放爱心券的形式,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施以帮助。贫困学子只要凭券便可以在爱心屋领取一份爱心大礼包,其中包括学生日常必需的若干生活用品。
志愿服务迎新 贴心周到
东华大学将在校内外开设多个志愿者服务点,遍布延安路校区和松江校区的报到点、行李房、校门口等多处。为方便外地来沪的新生及其家长,东华大学在上海站、上海南站、地铁9号线宜山路站和松江新城站等交通枢纽,也专门设立了迎新志愿者服务点,引导新生正确乘坐地铁和公交车到达学校。
迎新中,志愿者除了引导新生完成报道手续、搬运行李之外,还主动承担起向新生及家长介绍学校本科、研究生教育情况等任务,悉心解答新生提出的各类问题。
东华大学此次参加迎新的研究生志愿者队伍近200人,由校研究生会干部和各院系研究生组成,组织招募之余,还有不少学生自愿报名参加迎新志愿服务。
为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东华大学校研究生会还在暑假组织骨干,专门编制了《东华大学2009年研究生新生入学指南》,人手一册发给新生。该指南从学习、生活、帮困助学、心理调适、交通出行等多方面为新生进行全方位的介绍。此外,报到当天,学校还专门编辑了一期新生专刊发放到每个学生宿舍,新生可以从中可以借鉴到不少老生的学习生活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东华大学阳光服务队的同学们今年也首次大规模、有组织地加入到开学迎新的队伍中来。阳光服务队的同学们多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些学生怀着感恩之心,在接受社会、学校帮助的同时也帮助他人。往年就有不少服务队成员个人报名参加迎新志愿服务,今年他们将以一个志愿服务组织的形式,集体出现在迎新队伍中。
《新生读本》耳目一新“优秀大学生案例和大学生警示案例”指引大学生活
“亲爱的新同学,当你收到这封信函,里面装着盼望已久的东华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我相信你的心早已飞到了上海,飞到了东华……这本小册子就好像大学开启的一扇门,告诉你如何以最短的时间适应大学生活,如何规划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习,从现在开始,你就要认真地思考:我想成为怎样的人?怎样成为这样的人?”这是东华大学为大一新生准备的一份特殊的入学礼物——《东华大学新生读本》。翻开这册读本,跃然眼前的便是方才那段文字,新生最关心的话题,科学合理的建议,一下就吸引了新生及其家长的目光,此外,亲切关怀的笔调更拉近了学校与学生的距离。
《东华大学新生读本》是东华大学学生处专门针对本科新生设计的一本指南性质的入学教育读物。和同类读物相比,该读本呈现出多元化、专门化、案例化三大特点。多元化指的是,该读本不仅紧扣大学生活的主流脉络,将学习置于篇首最重要、显眼的位置,还增加了社会工作与活动、生活、心理健康等必要指导内容,意在帮助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专门化指的是,各章都极具针对性,有的放矢地针对新生在入学期间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而展开,如社会工作与活动一章就详细为新生介绍了社会工作、班级社团活动、实习与实践等内容,帮困育人一章分10个小节将困难认定、绿色通道、国家助学贷款、校内外勤工助学等内容,向新生娓娓道来。案例化指的是,除了理论性的指导文字外,校方更注重典型事例教育的力量,读本末尾用两章分别介绍了优秀大学生案例和大学生警示案例,分正反两个方面生动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09年08月31日 记者:李治国 通讯员:向娟)
摄影:
编辑:邱登梅
信息员:邱登梅
撰写:大公报 经济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