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自称“中方”的人——我校机械学院陆金生老师和他的世博服务团队工作侧记

发布时间:2010-09-19发布部门:机械工程学院
    2010年5月1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浦江两岸盛大开幕,人们在享受着世博呈现的饕餮盛宴之时,世博的建设者们也在体味着甘美的劳动成果。在世博团队中活跃着这样的一批人,他们既不属于甲方,又不属于乙方,他们本着服务世博、为国争光的理念,忍辱负重、兢兢业业工作,他们有点自嘲地称自己为“中方”,他们就是东华大学陆金生和他的研究生们。

一、一群自称为“中方”的人
    时间回到2008年7月,因工作需要,机械学院的陆金生老师被借调到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参观者服务中心,任标识工作组组长,负责世博园区标识系统规划、设计、制作、施工、安装、运营和维护工作。2009年夏天,东华大学6名研究生来到世博局参观者服务中心标识工作组,在陆老师的带领下,开始忘我的工作。

    谈起“中方”这个名字,陆老师和同学们颇有感触。他们没有甲方的资助、也没有乙方的报酬,工作没有固定的位置,也没有必要的办公设备,一切设备自备,所有费用自费,有时协助甲方推进工作,有时帮助乙方解决实际困难。面对诸如标识布点、版面设计、信息确认、资料收集、会议纪要、文件收发之类的繁重工作,有的同学抱怨过、困惑过,抱怨付出没有回报,每天辛苦工作却不能被关注和认可,困惑来到这里到底为何。随着工作的深入,所有的抱怨和困惑都被荣誉感和使命感所取代,他们逐渐融入了世博建设者这个光荣的队伍,一丝不苟地完成世博局交办的每一项工作。

    陆金生作为导师,在思想上、工作上、学习上严格要求学生、生活中对同学关爱有加,努力让同学们从不同角色中寻找发展方向,在实践中锻炼意志、在困境中历练人格。

    在世博园区标识项目中,6名同学从项目招投标开始参与,分为三个小组分别为各片区标识生产供应商提供服务,从产品质量到现场施工,认真参与,全程跟踪,在世博园区标识项目的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10年春节期间,其中一名家住烟台的同学主动放弃假期休息,自费深入在北京的标识生产供应商,了解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驻厂期间,该同学认真履行职责,在短时间内建立了完整的质量记录,与企业一起制定了产品生产计划,严谨的工作作风得到了企业的赞扬,同时也将世博局的要求准确地传达给了生产企业,为世博局提供了最直接的资料。

二、勇背“彩锅”,负重前行
    上海世博会标识系统由日本GK设计集团承担设计,该公司虽然具有日本爱知世博会标识设计的成功经验,但对中国国情了解不够,对中国观众认知习惯掌握不够,对上海世博会园区面积大、涉及方面多、现场变化大估计不足,对上海世博会运营变化的复杂性应对措施不够,导致整体标识系统在投入使用后暴露出诸多不足和弊端。参观者的投诉和领导的意见一次次反馈到标识工作组。陆金生老师带领同学们日夜奋战,查缺补漏,不断完善园区标识系统。4月27日,根据参观者和领导的意见,相关部门决定在园区临时增加各类标识共计500多块,时间紧、任务重,按照园区运营管理要求,施工只能在午夜零点后展开。陆金生老师召集供应商召开紧急会议,一边组织生产,一边让同学们连夜参与布点、设计,经过四个昼夜的连续奋战,截至5月1日凌晨6点,初战告捷,得到局领导的肯定。在这次攻坚战中,陆金生老师因劳累过度两次入院紧急输液。在4月30日的夜间施工中,两名研究生因供应商车辆进园手续存在问题,接受安保人员检查长达4个小时,在查明事实后放行,面对误解,同学们想到的更多的是国家荣誉和世博使命,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高效的工作和杰出的成绩将误会一次次化解。同学们笑着说这是背“彩锅”。

三、服务世博,提升自我
    一年多来,陆金生老师和他的研究生们,不计较个人得失,努力配合甲方和乙方的工作,在二者之间建立起了一个高效的沟通合作的桥梁,他们优秀的专业素质、良好的工作态度得到了各方的认可。陆金生老师被上海市总工会、上海世博局、共青团上海市委等单位评为上海世博园区服务保障先进个人。几名研究生仅仅在研一年级就被企业抢聘一空,甚至出现了几家企业同时邀请一名研究生的情况。面对他人的赞许和邀请,陆老师和他的研究生们感到欣慰的同时,又非常平静,欣慰是因为付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平静是因为没有辜负东华的希望。我们也祝愿陆金生和他的研究生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越来越好。

    让我们记住为东华赢得荣誉的学生的姓名:刘荣富、陈和兰、许珊、彭芳、李鑫迪、孙永健和程睿。


    陆金生老师陪同世博局副局长视察世博园区标识系统

摄影:
编辑: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