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学涯,引航梦想—我校创造性开展2010级新生入学教育活动

发布时间:2010-09-20发布部门:学生处(研究生)工作部
    9月5日-9月10日,各学院在学生处、教务处、研究生部等部门的指导下,坚持以新生学涯规划教育为主线,依托知名教授、辅导员、高年级学长、优秀校友四支队伍,采用作品展示、参观实验室、学科竞赛经验分享、易班网络平台互动、国际合作项目介绍等途径,结合本学院专业特色,深入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帮助新生了解校情、院情,引导学生关注专业、了解专业,进而热爱专业,有效地提高新生学涯规划的实效。同时,搭建家校联动平台,将新生学涯规划教育延伸至学生家庭,进一步巩固新生学涯规划的成效。
                         以新生学涯规划为主线
    8月27日,开学第二天,学生处即组织召开学院新生入学教育方案交流会,校党委副书记浦解明非常重视并出席了会议。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各学院请专业教师、大牌教授唱主角,通过教授们的人格魅力、学术魅力,引领新生认识专业、了解专业、进而热爱专业,促进学涯规划的制定和落实;同时开展了《我的大学我做主》大学学习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各学院精心设计,注重效果,充分发挥优秀校友、优秀高年级学长力量,为新生树立朋辈教育榜样;通过课外科技成果介绍、学科竞赛介绍,展现学术魅力,激发新生学习动力。
                        建立四支专门的指导队伍
    为加强对新生的学涯规划指导,推进全员育人,建立四支专门的指导队伍。一是成立学涯规划“教授导师团”,这是一支主导力量。发挥知名教授、学科带头人、关工委老教授的积极作用,每个专业至少有1名教授加入,成立学涯规划“教授导师团”,担任新生班级班主任、开设讲座、指导学生学涯规划。二是组成辅导员讲师团,这是一支支撑力量。每个学院成立由学院总支副书记为组长,新生辅导员、分团委书记、帮困指导老师、心理辅导老师、党支部书记组成的讲师团,负责党团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教育和指导,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三是建立一支优秀校友指导队伍,这是一支榜样力量。利用校友教育资源,发挥优秀校友,特别是在学术领域、专业工程领域作出卓越成绩的校友劳模的榜样作用,开展优秀校友事迹报告会、访谈、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新生有效进行学涯规划。四是建立高年级学长导生队伍,这是一支辅助力量。选拔成绩优秀、表现突出的三、四年级学生或研究生担任班级导生,对新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学习目标确立、学困生援助、学涯规划指导等,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多种途径齐头并进
    通过作品展示、参观实验室、学科竞赛经验分享、易班网络平台互动、国际合作项目介绍等多途径,丰富入学教育的教育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内生动力。在新生学典礼上,服装设计中日合作班利用T台边向新生展示了二年级的学生自己设计的哈伦裤、小礼服等时装,以充满个性的妆容和舞美编排,惊艳亮相,使很多新生感触很深,对自己选择的专业有了直观的认识,也对今后拿出同样出色的设计作品充满了信心。机械学院等6个学院组织新生和家长一起参观实验室、学院成果展示,促进了新生对专业实验的了解,加深新生对专业学习的认知。化工生物工程与技术学院、理学院组织的“高校学术竞赛知识导航”活动,通过往届竞赛获奖同学讲述竞赛经历和心得体会,让新生了解各类竞赛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高层次的学术环境。信息学院等6个学院积极利用易班网络平台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推进名师访谈,专业答疑、学涯规划指导等项目,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便捷、快速、广泛的传播优势,集聚师生、家长的力量,营造良好的学风氛围。管理学院结合学院办学特色和优势,成立中外学生文化交流俱乐部,从而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开拓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家校联动合力育人
     采用家长会、易班家长平台、家长学校三种途径,建立家长与学校的长期联动机制,共同探讨学生的“成才教育”工作。今年我校各学院组织了由学院领导召集的家长见面会,并邀请老教授以及优秀学生家长代表。如计算机学院邀请关工委许鹤群教授和一位成功家长代表,就“家长怎样关心自己的孩子在大学学习期间健康成长”专题交流会,和家长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让家长和学校共同关注和培养教育孩子。学校建立易班家长平台,采取自愿报名的原则,邀请家长参与到家校互动交流平台,与家长共同分享学校的教学动态,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先进事例等信息,加强家校联动,形成合力育人良好氛围。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期一周的新生入学教育,在学校领导的高度关注下,在各个学院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极大地帮助了新同学迅速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其了解了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明确了学习目标,为梦想引航。同时也修身育人,陶冶情操,为我校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专门人才埋下了收获的种子,也为我校良好学风、校风的建设夯下了坚实的基础。


摄影:
编辑: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