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不是梦——环境学院能环1001班举行新生适应性教育之总结提高主题班会

发布时间:2011-06-08发布部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转眼间大一学年即将过去,2010级新生也在忐忑、迷茫、兴奋、好奇中走完了大学生活的第一站。为了帮助新生适时总结过去,归纳经验,更好地调整状态,走好接下来的大学生活,2011年5月29日晚上8点,环境学院能环1001班在1313教室举行新生适应性教育之总结提高主题班会。

    还记得新生入学教育阶段举行的“我的大学梦——新生学涯规划教育”活动,来自能环0901的优秀学姐刘珈铭同学为2010级新生言传身教,勾勒了大学生活的轮廓。一年下来,能环1001班每个学生对大学及大学生活都有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更深刻的理解,其中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因此本次班会的主要意义就是通过群体交流和朋辈教育使新生适应性教育的积极成果得到共享、消极影响得到及时矫正。

    班会由团支书周炬同学和辅导员陈前老师共同主持,一开始播放的一段2010级新生风采展映视频一下子吸引了所有同学的目光,就连一些埋头看书的同学也禁不住在一幅幅照片中寻找自己的身影。有些找到的同学难掩欣喜,有些找不到的同学则充满期待。这些点点滴滴记录了能环1001班经历过的酸甜苦辣,记录了每位同学经历挫走向成熟的心路历程。

    随后辅导员陈前老师总结大一阶段新生各项工作,并对大家的表现进行总体点评。陈老师说,一年以来,能环1001班同学虽然还专业认知还偏低、班级凝聚力有待提高,但多数同学能够自主学习、独立生活、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表现出了应有的水准,也为今后的大学生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紧接着,能环1001班30名同学按学号顺序依次发言,结合学年小结对自己一年来的成长和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有的总结诙谐幽默,有的发言严谨务实,也有的同学触景生情,引得全场感慨万千。期间所有同学均可提问,增强了现场的互动感。陈前老师则基本上对每个同学都进行了点评。一年以来,陈老师规定每个月每个新生至少要找他谈话一次,在其办公室门后贴着大大的谈话记录表,使每个进去的学生都为老师的辛勤工作和无私付出深深触动。这样,陈老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捻熟于心,在点评中还不时“爆料”一些连同班同学都未必知晓的“八卦”新闻,惹得全场哄堂大笑,也让同学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加深了对大学生活的理解。

    随后陈老师进行了总结发言,归纳同学发言中暴露的共性问题,如人际交往中的“被动”、学习缺乏自律、学习动力和专业兴趣的培养、独立生活与理财、学习和社会工作的平衡、恋爱问题等。同时,他把这些方方面面的问题上升到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问题高度,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反思,即每位同学都要在心中反反复复问自己的: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来大学干什么?我能够得到什么帮助?我自己需要做什么?我该如何付诸行动?正如陈老师所说的,回答这些问题并不容易,不要轻易拿别人的答案包括父母的答案来敷衍自己,在选择自己人生的方向和目标时要真正“随心随性”,同时注意三个要素:“时”——时机和机遇、“实”——实力和资源、“势”——环境和趋势。

    班会最后一个议程是班级工作与班级凝聚力建设大讨论。本次班会是班委改选前、转专业前、军训前的最后一次班会,在这一年里班委的工作有目共睹,班干的表现也是各有千秋。因此讨论一开始,班长、团支书就带领其他班干相继发言,对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希望引起所有同学的关注,就未来班级凝聚力建设听取广大同学意见。陈前老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能环1001班因为专业是新设专业的缘故,所以班级建设的最大挑战在于专业认同的培养,这也是班级凝聚力的基础。但专业认同的培养一方面要靠老师的引导,另一方面要靠学生的自我发现、自我认同,即学生要主动发掘专业的价值和个人的价值,这个价值寻获的过程也就是认同建立的过程。

    在陈老师总结发言之后,班会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但同学们的思考还在继续,能环1001班的成长还在继续。然而经历了一年的风雨,每个能环人的眼中充满了期待和自信!
摄影:
编辑: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