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  东华青年在路上——东华大学54名学子暑期将投身屯垦戍边行动

发布时间:2011-06-26发布部门:宣传部
    五十年前,上海十万知青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远赴天山南北、塔河上下,为新疆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面对新疆草滩戈壁、冰峰雪山的美景及经济、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相对落后的面貌,90后的在沪大学生们将如何接过老一辈传下的革命火种,肩负起支援新疆建设和发展的重任?在6月26日召开的东华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与新疆屯垦戍边回沪老战士交流会上,记者高兴地看到,一批90后们正在认真地思考这一问题。

    今年七月,东华大学纺织学院54名学子将奔赴新疆,开展为期半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期间,他们将发挥专业优势,深入当地企业和政府部门进行实践调研,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技术难题,为新疆的纺织产业升级转型及“十二五”规划制定提供参考性意见。此次交流会是学子们奔赴新疆前的热身运动,纺织学院院长、实践团指导老师邱夷平表示,与援疆老战士交流,旨在让同学们切身感染 “三五九旅”“南泥湾”和“屯垦戍边”的无私奉献精神,坚定克服困难的决心,增进建设祖国边陲的热情。

    援疆,东华青年已在路上。

               青年学子:“我选择,我骄傲”
    交流会上,五十年前奔赴新疆的老战士忆往昔峥嵘岁月,述胡杨不朽精神,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在年轻学子的心中激荡:杨永青,这位瘦弱的女子,1964年主动放弃上海的工作,不顾香港至亲的召唤,只身奔赴新疆,一呆就是34年。其间她走遍新疆的山山水水,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回忆起34年的坎坷经历,杨永青坚定地说,“我不后悔!人生有很多财富。相对于在国外的兄弟姐妹来说,我的经济条件差了一些,但34年留下的宝贵财富足以把我的人生照亮!”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43年的姜万富,曾走过170多个放牧点,为各族患者看病送药,被当地老百姓誉为“神医”。为了坚守新疆,他的前妻与他离了婚,父母临终也未能见上他最后一面。回忆起这些,姜万富哽咽了,但他说不后悔,“党和政府给了我很多荣誉,像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等。我知道,离开了新疆这片土地,我什么也不是,只有在这里,在新疆人民中间,我才是一名真正的医生。”

    老一辈战士们的真情告白坚定了年轻学子服务新疆的信念,他们纷纷发言,表示要接过援疆战士的革命火种,让胡杨精神代代相传。

    纺织学院大三学生孙婧是一名军垦后代,得知学校组织暑期社会实践团支援新疆建设和发展,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她说,作为一名兵团子女,要传承那份“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用激情和知识延续援疆事业,为伟大的祖国奉献青春。

    纺织学院大一学生阿迪力江是出生于新疆库尔勒的一名维吾尔族学生,他说,感念国家的好政策,使自己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此番回疆渴望“为家乡播洒汗水、奉献青春”。他相信这一次社会实践“将成为人生道路上难以忘怀的经历和强大的前进动力。”

    纺织学院10级博士生杨小元说,自己被各位老战士“有功不居、有奖不授、无私奉献、奋斗牺牲”的精神深深感染,她渴望通过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用自己的方式披荆斩棘,用自己拥有的知识去帮助新疆,为新疆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师长寄语:“让奉献把你们的青春点亮”
    东华大学自2010年8月底接到教育部科教援疆的任务以来,已多次召开援疆工作会议,部署对口援建工作。 2010年9月,新疆塔里木大学党委书记王选东一行来我校交流访问。两校签订《东华大学对口支援塔里木大学协议书》,东华大学党委书记朱绍中出席签约仪式,校长徐明稚会见了王选东书记一行。2010年10月,副校长邱高接待了新疆大学副校长张晓帆一行来访,就支援新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水平提升等方面达成了共识。2010年12月,校长助理柯勤飞、纺织学院院长邱夷平率专家组赴塔里木大学进行纺织工程学科专业建设基础情况与可行性调研。今年4月,新疆大学党委书记李中耀,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贾殿赠一行来东华大学访问。东华大学党委书记朱绍中、副校长邱高等会见了李中耀一行,双方就对口支援,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项目申报、干部支援选派等有关事项进行了座谈。按照对口支援年度协议,两校领导经过认真细致的商讨,就对口支援和干部选派等方面达成了共识。新疆大学党委书记李中耀对东华大学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年5月,东华大学与来访的塔里木大学王合理校长一行签署本科生联合培养协议。党委书记朱绍中出席签字仪式,东华大学副校长邱高、塔里木大学副校长李正元分别代表学校在本科生联合培养协议书上签字。今年6月,校长徐明稚又率队出席高校团队对口支援塔里木大学工作会议,表示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竭尽全力支持塔里木大学办好纺织专业。

    实践团团长、纺织学院博士生房晓萌告诉记者,此次援疆暑期社会实践团可谓阵容强大,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工作多年的教授、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院长邱夷平亲自担任指导组组长;团队的技术指导教师还有:棉纺专家程隆迪教授、汪军教授、劳继红副教授,印染专家蔡再生教授,环境治理专家奚旦立教授;全程带队教师包括纺织学院年轻海归博士张初阳教授和万贤福副教授以及本科教务员章倩、辅导员柯倩兰老师。实践团的54名学生中既有博士生,也有硕士生和本科生,他们此次赴新疆开展产业情况摸底调研,旨在为受援学校制定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规划提供资料,解决新疆纺织产业发展面临的技术问题及人才问题,同时也让团队学生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磨练意志,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浦解明在致辞中说,“老战士们用亲身经历和实践告诉我们,青春是一种责任,每一个有志青年都应该肩负起这个责任,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更加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青春献给美丽的边疆,献给祖国壮丽的事业。让奉献把自己的青春点亮!”

    曾率队两次赴新疆调研的东华大学校长助理、东华大学援疆工作组副组长柯勤飞说,两次赴疆,收获了太多的感动。五十年前,上海知青在新疆留下了无数感人的故事。胡杨,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的坚韧不拔精神要靠年轻一代传承下去。她希望所有援疆的东华人发挥自身优势,为新疆的纺织服装产业升级交出满意的答卷。





图片说明:交流会上,我校与新疆屯垦戍边回沪老战士互赠礼物。(孟鑫/摄)

摄影:
编辑: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