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艺术与美丽中国 冯信群教授主讲《锦绣中国》

发布时间:2018-05-30发布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

“水彩画”是一种以水为媒介调和颜料作画的表现方式,给人水的感觉,非常流畅和透明,各种不同的色彩,就像这多姿多彩的世界。5月24日,我校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冯信群教授走上《锦绣中国》讲台,为同学们来了一场水彩艺术的盛宴。同学们跟随着冯信群教授笔下的水彩画,一起感悟绚丽多彩的美丽中国。

水彩艺术的历史与定义

水彩就是水与色彩的融合,泛指用水进行调和的颜料。水彩是一种以水为媒介,以彩为语义的绘画形式,是追求意韵、空灵、情感的一门视觉艺术。具有便捷性(工具简单、易携带,作画耗时短、笔墨经济)、趣味性(水与色之间自由的游戏)、审美性(内在的感悟,意境的优美,韵味的高雅,更符合东方审美习惯)、应用性(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基础,既能作为纯艺术类型被欣赏,又是有效的设计表达载体)、表现性(现实或非现实的题材,技法丰富多变,表达修养格调与人生体验抒发)等特点。

冯信群教授对水彩艺术娓娓道来:水彩画属外来画种,传入我国仅百余年历史。外来水彩与中国传统绘画同属于水性画种,在表现手法上有诸多相似之处,水彩在中国很快得到普及和发展。水彩作为舶来品,在中国扎根、发展、繁荣,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彩艺术。上海作为中国水彩的发源地,中西方文明的汇聚之地,一直承载着水彩艺术在中国的推广和传播。上海水彩画家们吸取了海派文化的风格和精髓,将海派文化秉承传统,接近现实生活的精神,通过水彩画这种西洋舶来品进行展现和延伸。海派水彩在中国美术史上特别是中国水彩画发展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大贡献和特殊地位。

水彩艺术描绘美丽中国

冯信群教授指出,水彩在中国的引入与发展一方面对近代美术的价值观、审美观、方法论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中国文化艺术的影响。中国哲学天人观的空灵、中国诗歌的意境、中国水墨的诗性与水彩的灵明、快朗在表现美学和技法美学上是相通的。

冯信群教授跟大家分享了自己在祖国各地游历、作画的经历。当他与学生们外出写生时,学生们总是掏出手机不断地拍照,由此希望记录下这一切奇异美景。而冯信群教授总是会让同学们仔细观察一番,静静地感受景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在世界中的位置,用自己的心灵来感受水彩绘画艺术的唯美与灵动。冯信群希望用朴素而真诚的艺术作品原汁原味地展现风土气息,寻求艺术的精神家园和归宿,集合中国传统笔墨意趣和审美精神,体现中华民族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水彩艺术与人生

冯信群教授说,水彩是一份情怀,是一种状态,是一种生活方式。写生是“手”(技艺)、 “眼”(发现)、 “脑”(思维)、“心”(情怀,大爱)不断升华的过程。艺术需要真诚,要回归到本质。“退”出来,向后看,向内心追问,才能找到“进”的方向。只有把灵魂化作自然的时候,才能真正得到升华,才能得到愉悦。他希望同学们能够认识到艺术作品欣赏的重要性。对于艺术作品,大部分同学平时接触较少,空闲时间参加艺术展览、欣赏艺术作品的机会也不多。因此,同学们有必要注重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一定的人文素养,发展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讲座中,冯信群教授向同学们展示了自己创作的一幅幅水彩作品,其深厚功底及表现技法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冯信群的讲授,让同学们经历了一次水与色彩的视觉游历,美丽中国在水彩艺术中精彩呈现。

摄影:于小越
编辑:孙庆华
信息员:曹小玲
撰写:于小越、周鲁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