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人文学院在延安路校区三教四楼报告厅举办优秀社会实践成果主题展暨社会实践经验分享会。学院党委副书记资雪琴,校团委张也,学院专职辅导员李华清、木拉提、穆莉,往期优秀实践项目负责人张雨菲、路遥、张曙卉与会。
(活动现场)
资雪琴在活动中谈到,要选好主题、凸显特色,牢牢把握“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聚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专业特长落实“小我融入大我”实践行动计划,突出社会实践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取向;要自找苦吃,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深入基层,主动走入人民群众,不断淬炼自我;要务求实效、安全第一,将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落实安全保障和过程管理,在“社会大课堂”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在青春赛道跑出骄人成绩。
张也从“我们为什么要做社会实践”“我们可以做哪些社会实践项目”两个问题出发,拆解了选题的基本步骤、分享了选题技巧、讲解了实践四大导向是什么及如何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并对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五大赛道作详细解读。
李华清结合暑期社会实践带队经验,针对社会实践项目申报作指导,从社会实践团队建设的角度为同学们提供思路。
往年暑期实践活动项目主要负责人以各自项目作为案例,向同学们作详细介绍,并分享社会实践心得。张雨菲分享了“时尚传播赋能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破圈’路径”,以非遗经济振兴为助推器打造乡村振兴文化内核,针对非遗传播渠道问题,基于不同平台定位提供不同内容营销策略。路遥从项目背景、项目内容、项目成果、实践延续四个方面为同学们进行分享,通过榜样对话,深入探讨当代青年使命。张曙卉围绕项目宣传方式、活动因地制宜、多方单位支持,以及团队协作管理等方面分享了经验。
(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展示)
据悉,人文学院高度重视实践育人,保障实践投入,拓展实践平台,自5月13日启动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以来,通过线上答疑群和线下分享会,为同学们答疑解惑、解读政策,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深入社会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近3年,人文学院共计53支队伍600余位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越来越多的同学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发挥专业优势,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暑期社会实践已发展成为人文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是学生提升综合能力、丰富阅历、增加社会认知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