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上海得名东方巴黎早于20世纪,国际时尚杂志上外国模特穿“中国连衣裙”是啥

发布时间:2024-07-03发布部门:宣传部

1933年12月刊的《VOGUE》杂志就提及:“当季西方设计师从中国连衣裙中汲取了很多设计特点。”

魔都上海究竟是什么时候被称为“东方巴黎”的?1920年代还是1930年代?沪上学者发现,上海得名“东方巴黎”早于1900年,而且是西文报刊最先使用这一称呼。在位于上图东馆的上海社会科学馆,即日起主打暑期档的“开风气之先——近代海派服饰文化展”透露出不少关于时尚传播史的新发现、新认知。

“可能大大超出人们的料想,1895年就有新闻媒体将上海比作‘东方巴黎’。”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涂鸣华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早在19世纪末,作为英国人在中国出版历史最久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上就有了“东方巴黎”一说。而根据现有资料,作为中文媒体的《申报》也不迟于1915年,在报道中以“东方巴黎”代称上海。

还有一种说法,巴黎街头流行的时尚服饰3个月内就会出现在上海。而涂鸣华认为,这个“时差”也没有那么长。通过比对世纪之交巴黎和上海的图文资料,他表示东西方这两座时尚之都的同步性,大约在1个月左右,而根据当年信息传递与交通物流条件,1个月几乎就是在两地同时流行的时间极限。

电影画报等刊物。

交流是双向的,著名国际时尚杂志也为此提供了史料验证。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刘瑜整理发现,1933年12月刊的《VOGUE》杂志就提及这样的观点:“当季西方设计师从中国连衣裙中汲取了很多设计特点,它们均影响了西方时尚。”其实,所谓“中国连衣裙”就是旗袍,特指新式旗袍。

无独有偶,1943年6月刊的《Harper’s Bazaar》杂志上,刊登了外国模特身着旗袍从门中探身而出的照片。可见这款一件式的袍裙,款式宽松,带有常见立领和长袖,摆长过膝,摆或袖带有开叉,且多以盘扣装饰。同在《Harper’s Bazaar》的1937年12月刊,还刊出一张“中国现代女性”画像,画中女子身着立领对襟的粉色高领旗袍,是典型的1930年代后期旗袍款式,并配了电烫卷发,以及一字细眉型。

在刘瑜眼中,旗袍1920年代初期诞生于上海,堪称是女性的“战袍”,以其开放的思想、解放的身体、革新的服饰,促成中国女性传统服饰一场革命,“海派旗袍是海派时尚对中国服饰现代化的典型贡献之一。”展览中可见,20世纪初时,上海滩女学生青睐的“文明新装”是风格简洁的上衣下裙;而到了20世纪20年代,也是上海女学生率先穿起了新旗袍。展柜里,“老九和绸缎局”印花旗袍上的标签还有英文标识,体现当时上海崇尚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交汇。

据悉,“开风气之先——近代海派服饰文化展”展期为7到8月,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东华大学指导,上海市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主办,共展出实物20件/套,高清实物图片28件/套,晚清民国照片、报刊等图片97张,以文字、照片、实物、图解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近代上海服饰文化演变和特色。

从19世纪中后期的“时髦”服饰流行,到20世纪初的“摩登”服饰时尚,再到21世纪走向世界的海派时尚,“希望通过对近代上海服饰时尚研究的展览展现,将中国服饰文化历史基因发扬光大,促进中国服饰时尚进一步走向世界。”作为主要策展方,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馆长、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卞向阳期待更多市民走进社科馆,了解在中西文明交融互鉴中造就的服饰文化,感受上海“最佳实践地”海派文化气质的独特魅力。(时间:2024-07-03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瑞哲)

摄影:
编辑:王宇
信息员:王宇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