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师生深入安吉余村实践 破解青年入乡与绿色发展“密码”

发布时间:2024-07-17发布部门:人文学院、团委

当层叠的山峦、连片的竹林遇到整齐的工位、充满咖啡香的洽谈室,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原来是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入乡青年的办公空间。余村是“两山”理念首提地,正是在这一理念引领下,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积累了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鲜活实践经验。近日,人文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的19位师生赴余村围绕“青年入乡”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研学活动。

寻访红色足迹 沉浸式学深悟透“两山”理念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调研,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实践团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余村足迹,走进余村村史馆、文化礼堂、未来余村展厅,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实地察看了余村绿色生态的村镇建设。实践团了解到,在“两山”理念引领下,余村从“矿山经济”转为“绿色经济”,从“村村点火,家家冒烟”转变为“生态化、数字化、人本化”。如今的余村远山青翠、近水碧蓝,大批青年返乡入乡,原乡村民的农家乐、民宿生意也红红火火,成为由污到治的生态转型典范。

 (师生实践团寻访习近平总书记余村足迹)

(师生实践团体验传统竹编)

走乡村访企业 广泛调研青年入乡就业创业平台

余村是如何发展绿色经济的?大批青年入乡后有哪些平台可以发挥聪明才智?当地企业如何吸引青年入乡就业创业?带着这些问题,实践团将调研半径扩大到安吉县域内的5个乡村、10余家企业。他们先后调研了余村、黄杜村、大竹园村、横山坞村和红庙村5个乡村,考察与余农场、云村民基地、半日村民宿村落、5G溪泉鱼养殖基地等特色项目。实践团重点聚焦数字游民、5G农业、特色文旅、高新技术等领域,深入青来集人才社区、“深蓝计划”咖啡馆、安吉创意设计中心、竹印象家居用品公司、“安吉优品汇”电商基地、湖州云梯科技有限公司、安吉覆盖宇宙有限公司、湖州果潮蜜兔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了解入乡青年就业创业岗位供给、职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师生实践团走访“安吉优品汇”电商直播基地)

 (师生实践团走访安吉覆盖宇宙有限公司)

 (师生实践团学习5G溪泉鱼养殖原理)

对话入乡青年 深入了解青年入乡就业创业感受

为了深入了解余村入乡青年的返乡原因和工作感受,实践团先后访谈了安吉竹印象董事长曹小生、青来集主理人丁文文、“深蓝计划”联合创始人陈新雨、数字游民公社主理人许崧、从大学生村官转型做电商的“安吉草帽哥”、安吉县人社局裘虹。“除了令人心动的青年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外,在余村,青年人可以找到‘人与人、人与乡村的链接’,青年的创造力正激活着乡村发展的新活力,这大概就是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来余村干事创业的原因吧。”实践团成员江玥在调研后谈到。

 (师生实践团深度访谈竹印象集团董事长曹小生)

 (师生实践团对话返乡创业青年姜福健)

校地联建共建 精准匹配高校与地方“需求供给”

调研期间,人文学院与天荒坪镇人民政府召开工作洽谈会。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韩哲宇、院长张科静、副院长沈一兵、党委委员周铮铮、MJC中心主任杭丽滨、副主任于嵩昕、专职辅导员李华清及实践团学生参加洽谈会。韩哲宇与天荒坪镇人民政府镇长许进京签署合作共建协议。未来将发挥学院在时尚传播、文化创意等方面优势,以青年力量助力余村打造活动IP、设计独特文创产品,并推出系列青年入乡策划案,如学院计划联合天荒坪镇政府尝试探索高校大学生多形式、多维度的生态文明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促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国际传播。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希望以专业所长将余村“点绿成金”的发展经验以更贴合当下国内外媒介环境的形式进行推广宣传,借助传播的力量助力当地发展“更上一层楼”。

(师生实践团与天荒坪镇政府开展座谈)

 (进行校地合作签约仪式)

乡村振兴,青年先行。人文学院师生实践团深入乡村探索“青年入乡”与“绿色经济”互相促进、协同发展的新路径,并将时尚传播、艺术设计融入乡村发展,赋能余村青年入乡与绿色发展新征程,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青年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

摄影:
编辑:王宇
信息员:李华清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