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旧衣服都去了哪里?东华科技服务团关注废纺循环产业

发布时间:2024-08-16发布部门:宣传部



你的衣橱里有多少不穿的旧衣物?这些废旧的衣物最终又去向何处?在我国,每年废旧纺织品产生量大于2500万吨,但资源回收率仅15%,实现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需要解答一系列科学技术、工程路径和环保理念问题。暑假期间,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组建一支由8名硕博研究生、4名专业教师、1名专职辅导员构成的师生科技服务团赴江苏淮安和苏州再生纤维产业链相关企业开展专业研学实践,以“材”智助力废纺循环产业绿色升级。

图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践团。东华大学团委供图

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需要经过哪些技术流程?有哪些关键核心技术需要攻克?

在佩浦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座座“瓶山”经过一道道工序处理转化为再生聚酯切片,高质化的再生聚酯切片再被打包运输至中游企业。

到了中游,实践团在三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观察学习再生聚酯切片被制造成再生聚酯纤维的工艺流程,再生聚酯纤维正是制作衣服、家纺、装饰物等各类纺织品的原材料。在海科纤维有限公司产品展厅,实践团参观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后的成品,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填充物“云绒”正是“塑料瓶片”,实现了废旧资源循环利用和绿色可持续发展。

实践团成员在车间观察生产流程。东华大学团委供图

“从原材料的选择到生产、消费再到回收,纤维材料的循环利用离不开上中下游产业的紧密协作。”实践团指导老师王华平研究员介绍,学院为实践团特别“定制”再生纤维循环利用全产业链调研路线,让学生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再生循环产业发展现状,准确把握纺织品全生命周期的断点和痛点,深入分析问题,钻研解决问题,提高创新研究能力。

实践团成员徐朝晨说:“以往在实验室我们主要研究废旧聚酯纤维化学法再生,通过这次对废纺循环全产业链的调研,我更加明晰了目前再生纤维的规模化生产流程,对再生纤维在市场的实际应用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为后续开展材料的循环利用技术研究提供具体案例和数据支持”。

记者了解到,实践团专业研学的顺利开展得益于校地合作的坚实基础。近年来,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目标,东华大学在淮安洪泽传统纺织产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智力支持、行业资源对接等作用。特别是实践团的技术顾问——陈烨研究员作为江苏科技镇长团成员在洪泽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挂职副主任已有3年,他联动科研团队攻克企业再生技术难题,积极帮助企业申报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项目,打通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实践团与海科纤维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座谈交流

在与海科纤维有限公司座谈交流时,企业还向实践团提出“再生纤维产业所用的废旧瓶片质量波动严重导致产品价格联动,高质化瓶片将会越来越少,企业如何破局”的难题,寻求解答,随后与学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实践团成员李玉目前正在开展废弃锦氨混纺面料回收研究,在台华新材(江苏)有限公司车间调研时,她了解到台华在国内首创锦纶面料万吨级化学法回收工艺,这不仅促进锦纶高值化循环使用,真正实现从废弃纤维到纤维的闭环循环,还提升了再纺面料的品质,使其在服饰、家居等领域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我深刻认识到锦纶回收过程的难点与挑战,比如如何有效分离锦纶与其他材料,如何保证再纺面料的品质以及如何降低能耗和成本等。”李玉带着生产一线的需求和期待,明确了下一阶段科研方向,“在未来研究中,希望能够结合台华实践经验,探索更多高效环保的回收方法,为纺织行业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据悉,今年东华大学师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首次设立“新质生产力”方向,重点实验室及课题组、科研项目团队等重点围绕贯通学术实践与社会实践,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就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服务新型工业化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者: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时间:2024年08月15日)

摄影:
编辑:王宇
信息员:王宇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