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至28日举行的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工博会)上,东华大学携12项科技创新成果在此亮相,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融合创新方面持续发力,交出了一张亮丽的“成绩单”,引来不少参观者驻足。
工博会展台。受访单位供图
在户外出游、运动,穿上一套叠加防晒、凉感、吸湿速干等多元功能的运动装,想必会带给人们极度舒适运动新体验。在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孙宾团队的努力下,项目组开发的系列高舒适性、高功能性冰隐纱成功突破关键壁垒。纤维不仅具有抗紫外、汗无痕、原纱凉感的效果,在满足轻薄的基础上,该面料还具有高防透功能。目前,团队自主研发的冰隐纱及面料已实现市场化的推广及销售。
吃完外卖,废旧餐盒去哪儿了?这些白色干垃圾会不会造成塑料或者微塑料污染?参观者可能很难想象,展位上展出的几件低碳丙纶面料T恤竟然是再生餐盒料。东华大学先进低维材料中心李斌团队创造性地把废旧餐盒通过加工改性,制备成超细丙纶纤维,解决了再生餐盒料除杂、去味、纺丝以及面料生产等多个环节的技术难题,成功打通了技术路线,并做成了具备快干功能的面料和T恤,实现了从餐盒到T恤的循环利用,可谓“变废为宝”。据悉,再生餐盒盒料在第三方碳核算的结果显示,与原生材料相比,减碳量可达73%,减碳效果非常明显。
细菌也能合成棉花纤维素?是的,没看错,微米级的细菌细胞可以吐出纤维素多糖纳米纤维,这可是纳米级的纤维材料,而棉花纤维是毫米级。这就是东华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洪枫团队的项目“纤维素纳米纤维凝胶膜的合成生物技术及其应用”。团队依托细菌纳米纤维制造及复合技术科研基地和自主研发的技术,建立纳米纤维复合膜材的全生物高效自动化生产技术。这样的“黑”科技,可以用在保水凝胶面膜、冷敷镇痛膜和抗菌促愈功能复合敷料等高端医用材料和器械上。
首颗高轨卫星,靠啥天地连线?它的环形大天线展开后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工博会上,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陈南梁团队研发的大型星载可展开天线金属网材料重磅亮相,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我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高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SAR)——陆地探测四号01星,让卫星在浩瀚的宇宙中既能看得广、看得细,还能看得快,看得清。据团队骨干蒋金华教授介绍,团队采用极细金属钼单丝进行编织,摒弃传统网状经编织物编织思维定式,创新研发了“微张力”经编网状织物编织新技术及装备,让卫星天线兼具“轻”“大”“强”这三种看似不可兼容的特性,用现代纺织技术成功服务国家航天事业。
一项项凝结着东华科技的项目成果亮相工博会,展示了东华科技在新材料、绿色能源、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的创新实力,也书写着东华科研人用智慧与汗水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使命担当。(时间:2024-09-29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记者 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