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东华大学第四届“尚创杯”创新创业大赛暨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东华大学选拔赛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5-22发布部门:团委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重要回信和给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工作部署,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实践平台,推动创新教育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为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根据《教育部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的通知》(教高函〔2025〕7号)要求,定于2025年5月至6月举办东华大学第四届“尚创杯”创新创业大赛(暨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东华大学选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校内组织结构

大赛由教务处、研究生院、就业服务中心(创新创业学院)、团委、科研院、国际合作处、东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EFG东华大学分基金联合主办。

二、赛道安排及要求

大赛分为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含“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产业赛道、国际项目赛道。

(一)高教主赛道

根据参赛申报人所处学习阶段,项目分为本科生组、研究生组。根据项目发展阶段(在2025年4月25日之前是否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均内设创意组、创业组,并按照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技术、量子科技、新能源、新材料设置10个参赛项目类型。具体要求详见附件1。

(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应符合大赛参赛项目要求,须报名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同时在推进农业农村、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分为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具体要求详见附件2。

(三)产业赛道

参赛项目类型分为企业命题组和成果转化组。具体要求详见附件3。

1.企业命题组

分为产教协同创新组和区域特色产业组。针对企业开放创新需求,面向产业代表性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征集命题。命题于5月下旬在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网址:cy.ncss.cn)和全球青年创新领袖共同体促进会(PILC)官网(网址:www.pilcchina.org)公开发布。参赛团队所提交的命题对策须符合所答企业命题要求。

2.成果转化组

聚焦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与市场化推广,围绕核心技术专利转化、实验室成果产业化、产业链协同创新等方向,深化产教融合,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更多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形成现实生产力的项目。

(四)国际项目赛道

由我校向国外合作院校发出正式邀请函,协助国外院校参赛团队,在全球青年创新领袖共同体促进会(PILC)官网(网址:https://www.pilcchina.org/)登录注册后,报名并提交参赛材料。参赛团队所有成员须具有国外普通高等院校学籍,参赛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农业、卫生、能源、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转型升级,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具体要求详见附件4。

、赛程安排

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安排如下,产业命题赛道安排详情见附件3,国际项目赛道详见附件4。

(一)参赛报名(5月22日-6月1日)

参赛团队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网址:https://cy.ncss.cn)进行报名,在“资料下载”板块可下载学生操作手册指导报名参赛。详情见附件5。通过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进行赛事咨询。

(二)学院初赛(6月6日前)

各学院于6月6日前审核参赛人员与项目资格,并完成院级评选,通过学院评选推荐优秀项目进入学校“尚创杯”创新创业训练营。各学院院级比赛的比赛环节、评审方式等由各学院自行决定,推荐项目排序需经学院主要领导同意并盖学院章。

(三)校级创新创业训练营及校级决赛(6月底前)

举办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训练营,并在训练营期间开展校级决赛,最终推荐优秀项目至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上海市赛及后续全国决赛。

四、参赛项目数量及奖励政策

(一)参赛项目数量要求

根据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上海市赛组织要求,此次拟定报名数量目标定于1600项。各学院请根据数量要求,广泛发动、积极组织学生报名,将创新创造想法通过参赛落实为创新行动。详情请见附件6。

(二)校内奖励政策

1.根据参赛报名完成数量与参赛目标达成情况,分配下一年度大学生创新项目各学院可立项数量。

2.将获奖成果作为研究生申请学位和导师申请招生上岗的重要指标。获奖项目作为学科竞赛获奖的重要项目,研究生为获奖人(以获奖证书为准)、指导教师须为学校专任教师的,分别纳入研究生获得成果积分认定和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认定与年度招生上岗审核积分体系;还可以作为学校拔尖创新项目与研究生创新项目结项成果之一。

3.校级比赛设立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胜奖。校赛设优秀指导教师奖,一等奖项目的指导教师将获得校赛优秀指导教师奖。设优秀组织奖8个,根据学院参赛项目数、参赛项目数与在校生比例、全校学院参赛项目数排名等数据综合评定。

4.大赛帮助获奖项目对接入住尚创汇·东华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东华大学科技园;提供创业扶持,对接投融资平台等服务。

5.将学院参赛情况作为二级创业指导站建设的重要指标。创新创业学院将根据参赛目标达成率进行建设经费追加激励。

6.给予在上海市、全国比赛中获奖项目团队奖金奖励,具体金额根据奖励文件。

五、学院组织

(一)宣传发动。各学院要认真做好大赛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确保参赛师生充分了解大赛、积极参与大赛。

(二)组织支持。各学院要做好学校初赛组织工作,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参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

(三)扩大共享。结合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共享,推动创新创业项目对接和落地转化。

六、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邵老师、关老师

地址:大学生活动中心213室、行政楼251室

联系电话:67792618、67792064

电子邮箱:dhtwkc@126.com、guanying@dhu.edu.cn

七、附件

附件1:高教主赛道活动方案.pdf

附件2:“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活动方案.pdf

附件3:产业赛道活动方案.pdf

附件4:国际项目赛道活动方案.pdf

附件5:学生操作手册2025.pdf

附件6:参赛项目数量表.pdf

附件7: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评审规则.pdf

整体时间安排如有调整将另行通知。


共青团东华大学委员会

2025年5月22日

摄影:
编辑:王金辉
信息员:李华清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