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丈量航空工业发展 东华青年“零距离”体悟新型工业化

发布时间:2025-08-05发布部门:团委、机械工程学院

在国产大飞机C919安全运营两周年之际,机械工程学院19名师生四川成都开展“行走的新型工业化思政课”通过专业实践、校友探访、文化创意、科普传播等形式,“零距离”体悟航空工业发展历程,讲好“让中国的大飞机翱翔蓝天”的中国式现代化故事

在一线研学中感悟航空工业发展脉络

希望同学们深耕专业,为中国航空事业贡献青春力量!7月初,一架国产C919客机载着机械工程学院实践团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航空研学之旅。机组人员讲述C919从图纸跃入苍穹,从武汉-上海的首航到如今的稳健载客的生动故事将航空报国的种子悄然播撒进青春土壤。

(机组人员与实践团)

机械工程学院师生实践团由学院党委副书记、专职党务干部、团委书记、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青年教师代表带队,以“云端思政+实地研学+校友对话”的立体化实践模式,先后走访中国商飞四川分公司、成都航空、中电科航电、商飞软件、中国航发成发、成飞工业等企业,打造贯穿“空中到地面”“理论到实践”的多场域、一线式、多角度思政研学模式。

(校友向实践团讲述企业发展历程)

参观企业文化展厅、体验C919全真模拟训练舱、走访在航空航天领域工作的校友……通过“沉浸式体验-互动式研讨-反思性实践”的三阶段培养,东华青年在行走中触摸航空工业的发展脉搏。实践团成员冯美婷谈到:“正是无数平凡劳动者‘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才铸就了民族腾飞的基石。这次实践带给我的精神洗礼,是成长路上宝贵的财富。”

在生动实践中推动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

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能实现轻量化、高性能,提升有效载荷与续航能力,其结构件是推动空天领域发展的重要资源。然而,飞行器结构件轻量化设计、复材制造技术与装备仍面临诸多挑战,亟需突破“形状-材料-工艺-制造”协同优化难题。

(实践团在成飞航空主题教育基地研学)

实践团依托学校纺织机械学科优势,针对航空航天对高性能复合材料的迫切需求展开专项调研。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青年教师代表李麒阳,带领实践团硕博士联合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聚焦碳纤维复合材料三维编织技术及装备研发,为飞行器结构件轻量化提供先进技术支撑。团队将继续深化校企合作,推动复合材料在空天领域的创新应用,为国产大飞机事业提供更强有力的青年智慧。

(实践团在松江区新时代文明中心开展航空科普课堂)

(实践团设计的航空研学地图)

充分发挥机械思维与艺术创意的融合优势,用工业精度与设计温度为航空梦注脚;制作C919主题科普视频、航空研学地图、漫说思政微视频等文创成果;在松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青春逐梦大飞机——小小设计师”科普活动,带领小朋友体验航空科技的魅力……依托前期实践成果,实践团进一步深化航空科普体系建设,让航空梦与强国志薪火相传。

(实践团与学校云连线分享实践经历)

据悉,为积极贯彻落实贯通式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机械工程学院以国产大飞机与航空工业发展为主题,持续深化与中国商飞及航空产业链伙伴的合作,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育人生态。自2023年创新打造“翱翔”品牌思政实践课堂以来,学院通过“实景课堂+岗位实践+文化共创”立体化模式,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深度对接,形成“实景育人、岗位育人、文化育人”特色实践育人体系,引导青年在社会大课堂锤炼本领、收获成长。

摄影:周梦淇、黄锌蓉
编辑:王宇
信息员:李华清
撰写:吴向宇、冯美婷、王晓晖、董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