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和上海市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等有关部署,按照《上海市“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区”实施方案》任务要求,不断提升网络育人空间和阵地建设能力和水平,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思政教育创新路径,推动思政工作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现面向全市高校开展2025年“拓展网络育人空间阵地”上海高校网络育人工作征文活动。具体通知如下:
一、征文对象
上海高校从事网络思政相关领域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教育工作者等。
二、征文选题
1.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实践路径研究
2.数智技术精准赋能学生思政工作机制研究;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智能体系构建、应用、规范建设的实践研究;
4.数智时代辅导员思政引领力提升研究;
5.高校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共建共享机制、评价机制研究;
6.新时代加强高校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路径研究;
7.人工智能(算法推荐)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治理的困境分析与对策研究;
8.高校师生数字素养培育价值、困境及实践对策研究;
9.大中小学师生网络素养一体化提升机制实践研究;
10.新时代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价值引导策略、跨文化比较研究;
11.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平台内容建设与传播力提升策略探究;
12.虚拟空间与现实场域的思政教育生态耦合与效能提升研究;
13.多元治理格局下高校网络思政的社会责任与行动逻辑研究;
14.全媒体时代辅导员个人IP生态化运营研究;
15.网络思政的国际化传播与跨文化对话机制研究。
三、征文要求
1.论文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力建设好符合时代背景、满足学生需求的网络育人阵地。
2.应征论文须为近期内撰写的论文,观点鲜明、视角新颖、论述完整;须遵守学术写作规范和学术道德,为原创学术论文。论文作者须做好诚信承诺(所有应征论文将进行重复率检测),不得出现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等学术不端行为,一经查实,将取消评奖资格。
3.每人以第一作者身份限报1篇,作者姓名须以脚注方式完整提供工作单位、职务职称、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信息;论文须采用期刊论文格式,8000字左右为宜,包括文摘、图表、图片和参考文献。请作者在论文摘要后列出4-5项关键词。基金项目成果应保留项目名称及编号。
4.论文体例格式参考(论文写作格式将纳入评选标准,请严格按照格式要求投稿):文章标题,黑体、小二号;作者、作者单位及邮编,楷体、小四号;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宋体、五号、行距固定值21;正文一级标题,黑体、小四号;正文二级标题,楷体、五号。
四、投稿方式
请于2025年11月21日(星期五)下午5:00前,将论文电子版(Word格式)发送至邮箱xscszk@dhu.edu.cn,邮件请以“姓名-学校-上海高校网络育人工作征文”命名,论文电子版文件请以“学校-作者姓名-论文题目”命名,并请在邮件正文提供第一作者的联系方式。
五、联系方式
东华大学:杨柳 19802109508
上海教育系统网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孙大洲 13852551224
上海市教育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东华大学
上海教育系统网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思想理论教育》编辑部
附件:
关于开展2025年“拓展网络育人空间阵地”上海高校网络育人工作征文活动的通知.pdf